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白矾药品名称拼音: Baifan药品概述: 白矾,中药饮片名。具有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养生
药品名称: 白矾
药品名称拼音: Baifan
药品概述:
药品类型-1: 中成药
药品类型-2: 攻毒杀虫止痒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
参考价格: 1.50-1.90元/千克
药品成分:
1、本品为含水硫酸铝钾[KAI(SO4)2·12H2O],枯矾为脱水白矾。
2、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含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不得少于99.0%。
性状:
适应状:
1、白矾:外治用于湿疹,疥癣,脱肛,痔疮,聤耳流脓;内服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癫痫发狂。
2、枯矾:用于湿疹湿疮,脱肛,痔疮,聤耳流脓,阴痒带下,鼻衄齿衄,鼻瘜肉。
用法用量:
内服0.6-1.5g,入丸、散服。外用适量,研末撒布、调敷或化水洗患处。枯矾多供外用。
规格:
储藏方法:
执行标准:
不良反应(副作用):
明矾浓溶液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性大,大剂量内服可引起口腔、喉头烧伤,呕吐,腹泻,虚脱甚至死亡。白矾中所含的铝对学习、记忆能力有影响,长期大剂量摄入会导致机体铝蓄积,尤以骨、脑、肝、肾等器官铝蓄积明显。久服白矾易致肠道菌群紊乱,尤其是双歧杆菌明显减少。另外,白矾对人体也可能具有致突性,对生殖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药品禁忌:
1、泻痢日久,体虚胃弱,营血不足及无湿热痰火者忌用。
2、阴虚内热之证,临床表现为咽痛及目痛等症者忌用。
3、孕妇忌服。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儿童、老年人忌用。
药物相互作用:
1、白矾配蛇床子:燥湿、杀虫、止痒。白矾酸寒,性燥而收涩,外用由燥湿解毒,杀虫止痒之效。蛇床子辛苦,性温燥,外用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之功。二药相须合用,燥湿、杀虫、止痒之力增强。
2、白矾配煅石膏:白矾外用以收湿止痒见长,煅后尚有敛疮生肌之功;煅石膏长于收湿敛疮生肌。两药配伍,共奏收湿止痒、敛疮生肌之功。适用于湿疹瘙痒、湿疮等症。
3、白矾配儿茶:两药皆味涩收敛,均有收敛止血、敛疮生肌之功。两药相配,可增强止血生肌之效。适用于吐衄下血、外伤出血等出血证。
4、白矾配五倍子:两药皆为酸涩之品,内服均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之功。两药相伍,涩肠固脱而止泻痢,收敛止血,适用于久泻、久痢,也可用治便血、崩漏下血等出血证方如玉关丸。
5、白矾配郁金:白矾酸涩性寒,内服有清热消痰功效,善化顽痰;郁金辛苦性寒,功善凉血清心,解郁开窍。两药相配,则能清心祛痰,开窍醒神。适用于痰热蒙蔽心窍之癫狂、癫痫等症。方如白金丸。
注意事项:
1、白矾忌与牡蛎、麻黄同用。
2、《吴普本草》:白矾“久服伤人骨”。
3、《本草衍义》:白矾“不可多服,却水故也”。
4、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或化水洗;内服入丸、散剂,不入汤剂。
5、化水外洗患处时,药物浓度不可自行加大。与其他寒凉药同用时,注意减量;用药时顾护脾胃,宜食熟软易消化食物。
6、外用时注意皮肤及口腔反应。内服时注意观察患者食欲、二便等,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尿常规、电解质情况。
7、外用于手足等部位时不可长期或大量使用,以免对汗腺造成损伤。区别内服与外用功效差异。
临床应用:
1、现代用于疮疥癣、子宫脱垂、痰涎壅盛、癫痫、湿热疮疡、口舌生疮、耳内流脓、腰椎骨质增生、带状疱疹、小儿湿疹、扁平疣、霉菌性肠炎、外痔、小儿颜面部血管瘤、高血压、急性尿潴留。
2、单味应用:
(1)咽喉肿痛:生矾石末,少少点肿处,吐涎,以痒为度。(《本草纲目》)
(2)口舌生疮,下虚上壅,定斋方:用白矾泡汤,濯足。(《本草纲目》)
(3)衄血不止:枯矾末,吹之,妙。(《本草纲目》)
(4)漆疮作痒:白矾汤拭之。(《本草纲目》)
(5)干湿头疮:白矾半生半煅,酒调,涂上。(《本草纲目》)
(6)腋下狐臭:矾石,绢袋盛之,常粉腋下,甚妙。(《本草纲目》)
(7)阴汗湿痒:枯矾扑之,又泡汤沃洗。(《本草纲目》)
3、配伍应用:
(1)白矾与黄丹配伍,解毒杀虫,燥湿止痒,用于疔肿恶疮。
(2)白矾与朱砂配伍,泻火解毒,清利湿热,用于小儿鹅口疮。
(3)白矾与熟松香配伍,祛风胜湿,清热凉血,用于黄水疮。
(4)白矾与硫磺配伍,燥湿杀虫止痒,用于疥癣、湿疮瘙痒。
(5)白矾与黄蜡配伍,消疮解毒,用于痈肿恶疮。
(6)白矾与雄黄配伍,解毒,用于一切虫毒蛇犬所伤。
(7)白矾与儿茶配伍,止血,用于吐衄下血及外伤出血。
(8)白矾与煨诃子配伍,止泻,用于老人久泻不止。
(9)白矾与硝石配伍,止痢,用于休息痢日久不愈。
(10)白矾与细茶配伍,祛风化痰,用于风痰痫病。
(11)白矾与郁金配伍,清热消痰,用于痰热内郁,发为癫狂。
(12)白矾、郁金、茯苓配伍,清心化痰开窍,用于癫痫。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