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白芍药品名称拼音: Baishao药品概述: 白芍,中药饮片名。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养生
药品名称: 白芍
药品名称拼音: Baishao
药品概述:
药品类型-1: 中成药
药品类型-2: 补血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
参考价格: 16.00-21.00元/千克
药品成分:
1、本品含有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还含芍药内酯、苯甲酸等。此外,还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
2、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1.2%。性状:
适应状:
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
规格:
储藏方法:
执行标准:
不良反应(副作用):
尚不明确。
药品禁忌:
1、白芍有显著的酸收之性,敛阴止汗是其特长,对于外感表证初起,尤其是外感风寒实证少汗或无汗者,麻疹之毒透发不畅,疹出不透之时,宜宣散疏利,酸收不利于外邪祛除,故应忌用本品。
2、白芍性微寒,酸敛阴柔,适用于阴血亏虚,肝阳上亢之证,对阳气有平抑之效;对于阳气虚衰,清阳不升,阴寒内盛之证者则不可单用。
3、白芍有一定的润肠通便之功,适用于血虚肠燥便秘,故中焦阳气不足,脾虚便溏或泄泻者不可单用。在复方之中,白芍用量也不可过大,恐有加重腹泻的不良反应。
4、白芍酸寒收敛,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疹子忌用。
5、《得配本草》:白芍“脾气虚寒、下痢纯血、产后三者禁用”。《本草衍义》:白芍“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
药物相互作用:
白芍配甘草:柔肝止痛,益阴养血。白芍酸苦而微寒,酸敛苦泄,性寒阴柔,能养血敛阴而泄肝柔肝;甘草甘平,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之功。二药合用,同归脾经,酸甘化阴,肝脾同治,有益阴养血,柔肝止痛之功。(《新编中药药对大全》)
注意事项:
1、白芍属寒凉之品,故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妇女月经不调,证属虚寒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气虚自汗,阳虚汗出者忌用。
2、白芍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故昏迷患者忌用;婴幼儿及老年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3、产妇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4、白芍反藜芦,这是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中的内容之一。《本草经集注》:白芍“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5、白芍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白芍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因可造成药效累加,增加毒性;白芍不宜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因可增加出血倾向;茶碱可减弱白芍对肠管收缩的抑制作用,故不宜同用。
6、敛阴、平肝、治痢多生用,柔肝止痛多炒用;酒炒可减其寒性。凡肝阳上亢、虚风内动及血虚有热者,以生白芍为佳;脾虚肝旺者,以炒白芍为佳;止血则宜炒炭用;和血缓急止痛,则酒炒效佳。
临床应用:
1、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质增生症等。
2、单味应用:
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饮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3、配伍应用:
(1)白芍与熟地配伍,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
(2)白芍与延胡索配伍,行气活血止痛,用于经行腹痛。
(3)白芍与阿胶配伍,养血调经,收敛止血,用于崩漏。
(4)白芍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敛阴止汗,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自汗、恶风。
(5)白芍与牡蛎配伍,敛阴止汗。用于阴虚盗汗。
(6)白芍与柴胡配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用于血虚肝郁、胁肋疼痛。
(7)白芍与甘草配伍,缓和肝脾,养血止痛,用于肝脾失和、脘腹挛急作痛及血虚引起的四肢拘挛作痛。
(8)白芍与陈皮配伍,补脾泻肝,用于腹痛泄泻。
(9)白芍与槟榔配伍,涩肠止痢,用于下痢腹痛。
(10)白芍与代赭石配伍,平抑肝阳,用于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