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黄柏药品名称拼音: Huangbai药品概述: 黄柏,中药饮片名。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
养生
药品名称: 黄柏
药品名称拼音: Huangbai
药品概述:
药品类型-1: 中成药
药品类型-2: 清热燥湿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
参考价格: 15.00-30.00元/千克
药品成分:
1、黄柏树皮含有小檗碱、黄柏碱、木兰花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并含黄柏内酯、黄柏酮、黄柏酮酸及7-脱氢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等;黄皮树树皮含小檗碱、木兰花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及内酯、甾醇等。
2、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C20H17NO4·HCl)计,不得少于3.0%。含黄柏碱以盐酸黄柏碱(C20H23NO4·HCl)计,不得少于0.34%。
性状:
适应状:
用法用量:
规格:
储藏方法:
执行标准:
不良反应(副作用):
有皮肤过敏反应报道。久服可引起腹泻,降低食欲。
药品禁忌:
1、黄柏属阴寒之品,走少阴而泻肾火,但有损肾阳之弊,故命门火衰,肾阳不足者不宜使用。如临床表现为五更肾泄,大便溏薄,腰膝酸冷而痛,小便失禁或夜尿频多,性欲下降,阳痿不举,妇女宫寒不孕等病症者皆应忌用。
2、黄柏为大苦大寒之品,有伤害脾胃之弊,故脾胃虚寒,中气不足者不宜使用。如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气短乏力,四肢不温,食入难消,胃腹胀痛,喜温喜按,或大便溏稀、泄泻,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等病症者皆当忌用。因过量久服易伤脾胃。
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
1、《本草经集注》曰:黄柏“恶干漆”。《本草经疏》云:“阴阳两虚之人,病兼脾胃薄弱,饮食少进及食不消,或兼泄泻,或恶冷物及好热食;肾虚天明作泄;上热下寒,小便不禁;少腹冷痛,子宫寒;血虚不孕,阳虚发热,瘀血停滞,产后血虚发热,金疮发热;痈疽溃后发热,伤食发热,阴虚小水不利,痘后脾虚小水不利,血虚不得眠,血虚烦躁,脾阴不足作泄等证,法咸忌之。”
2、黄柏不宜与洋地黄类强心苷合用,因可导致血中强心苷浓度升高,易发生强心苷中毒;黄柏可抑制胰酶的活性,使胰酶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降低,故不宜同用;普萘洛尔可明显抑制黄柏的降血压作用,故不宜合用。
3、黄柏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盐水炙后清泻肾火,清退虚热;酒制治阴火上炎。
4、黄柏性寒,故外感风寒,内伤生冷等证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5、黄柏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故慢性肠炎,慢性腹泻等疾病患者不宜大量久服。
6、黄柏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故低血糖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7、黄柏有良好的降低血压的作用,故低血压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8、黄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故婴幼儿及老年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临床应用:
1、单味应用:
(1)甲沟炎:黄柏30g,加水200ml,煎取药液50ml。将脚洗净,用脱脂棉浸透黄柏液,将患趾包裹,每日换药1次。
(2)急、慢性脓耳:黄柏10g,加水250ml,文火浓煎半小时,过滤去渣,浓缩成20ml浓汁。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将患耳道脓液洗净,拭干后,滴入本品,每次2-3滴,每日3次。
(3)耳部湿疹:黄柏粉1份,香油1.2份。将二者放在一起共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1次。一般用药1-2次后,患处会干燥、结痂,用药5-7次后即可痊愈。
(4)新生儿黄疸:黄柏30g,放入适量清水中煎,去渣,待药温适宜时,给患儿浸浴,反复擦洗10分钟,每日1-2次。
(5)龟头包皮炎:黄柏100g,放入清水中洗净,再放入2500ml清水中煮沸30分钟,待药温适宜时反复浸洗患处。
2、配伍应用:
(1)黄柏与知母配伍,清退虚热,抑制相火,主要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遗精等证。
(2)黄柏与苍术配伍,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主要用于湿疹瘙痒,疮疡肿毒,足膝肿痛等证。
(3)黄柏与白头翁配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要用于热痢,湿痢等证。
(4)黄柏与白果配伍,清热解毒,燥湿止带,主要用于妇女白带、黄带过多。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