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龙骨药品名称拼音: Longgu药品概述: 龙骨,中药饮片名。具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
养生
药品名称: 龙骨
药品名称拼音: Longgu
药品概述:
药品类型-1: 中成药
药品类型-2: 重镇安神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
参考价格: 45.00-390.00元/千克
药品成分:
性状:
适应状:
用法用量:
1、煎服,15-30g;宜先煎。外用适量。
2、生品以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力胜,善治神志失常及肝阳上亢证,多用于失眠怔忡、惊痫癫狂、眩晕。煅品具有收敛固涩及生肌敛疮之效,善治滑脱不禁、湿疹、自汗盗汗、遗精带下、久泻及疮疡不愈等。
规格:
储藏方法:
执行标准:
不良反应(副作用):
在加工龙骨粉时,引起过敏反应2例。表现为裸露部位发痒、出现红色疹子、局部浮肿等,另有服龙骨煎剂致严重心律失常1例。
药品禁忌:
1、龙骨有收涩作用,故湿热内蕴,邪气充实,热毒亢盛者忌用。
2、龙骨甘涩收敛固脱,擅治自汗,盗汗,遗精,崩漏,泻痢不止等精气不固之虚证。热郁积滞,湿热实邪患者则不宜使用。
3、龙骨具有收敛的功效,故外感表证或表证未除者不服用。
4、大便秘结、心律失常者忌用。
5、过敏体质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1、龙骨配牡蛎:镇惊安神。龙骨偏镇惊安神;牡蛎偏镇肝潜阳,益阴退热,软坚散结。二药均为质重沉降之品,具有镇惊、潜阳、安神之功。二药合用,镇惊固涩,养阴摄阳。
2、龙骨配珍珠母:两药质地重坠,均归心、肝二经。珍珠母味咸性凉,既能清心除热,又能镇心安神;既有清肝火之力,又有潜肝阳之功。龙骨味涩性平,镇惊宁神之效尤为明显,并有收敛上浮之肝阳的作用。两药配伍,可增强镇心安神、平肝潜阳作用。尤以宁神之功见长,用于邪气凌心、神不内守而见心悸怔忡、惊狂烦躁、失眠健忘、神昏谵语等;也可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目眩晕、目赤耳鸣、心烦易怒等。方如珍珠母丸。
3、龙骨配桑螵蛸:龙骨性平而涩,入肝、肾经又兼入心经,善于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桑螵蛸咸平而甘,功专补肾助阳,固精缩尿。两者配伍,可治疗肾虚滑脱之证,能使补肾固涩之力大增,多用于肾阳虚衰、肾气不固之遗精早泄、遗尿白浊、小便频数等。方如桑螵蛸散。
4、龙骨配芡实:龙骨收涩止遗;芡实味甘涩,性平,可健脾固肾涩精。两药相配,能增强固肾止遗作用,用于肾虚之遗精、早泄。方如金锁固精丸。
注意事项:
1、热伤经脉,迫血妄行,故崩漏下血,血热郁火,心烦急躁,口苦不欲食者忌大量单味药服用。
2、龙骨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故老年患者及婴幼儿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3、龙骨含有多种矿物质,肾功能障碍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以免引起矿物质在体内蓄积从而加重病情。
4、《本草经集注》:龙骨“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
5、本品不宜与四环素族、异烟肼同用,易形成络合物,降低溶解而影响吸收,并增加胃肠道刺激;不宜与洋地黄同用,因可增强作用和毒性;不宜与磷酸盐(磷酸氯喹、磷酸可待因等),硫酸盐(硫酸亚铁、硫酸甲苯磺丁脲等)同用,因可产生沉淀反应,使疗效降低;不宜与泼尼松龙片配伍,因容易生成难溶物而显著降低生物利用度;不宜与维生素C配伍,因氧化后失去其作用。
6、龙骨忌鲤鱼、铁器。
7、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龙骨所含钙盐被机体吸收后,有抑制骨骼肌兴奋的作用,故重症肌无力者应慎用。且龙骨中普遍含有有害元素,尤其严重的是少数地区的龙骨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铀,对此不能忽视。
8、宜先煎30分钟以上。
临床应用:
1、现代用于高血压病、失眠、癫痫、躁郁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属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者;遗精遗尿、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正虚不固者。
2、单味应用:
(1)小儿脐疮久不瘥:用龙骨烧灰,细研,敷之。(《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2)妇人无故尿血:龙骨一两,以酒调方寸匕,空心,日三。(《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3)老疟:末龙骨方寸匕,先发一时,酒一升半煮取三沸,及热峻,温复取汗,即效。(《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4)若久下痢,经时不止者,此成休息:龙骨四两如泄大,碎,以水五升煮三升半,令冷,分为五服。又以米饮和,为丸,服十丸。(《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5)小便出血:末龙骨二方寸匕,水调,温服之,日二服,瘥。(《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5)耳中出血:龙骨末,吹之。(《本草纲目》)
3、配伍应用:
(1)龙骨与牡蛎配伍,平肝潜阳,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易怒、头晕目眩等证。
(2)龙骨与远志配伍,镇静安神,用于神志不安、心悸失眠及惊痫、癫狂等证。
(3)龙骨与沙苑子配伍,补肾固精,用于肾虚遗精。
(4)龙骨与海螵蛸配伍,固精止带,收敛固涩,用于带下赤白、月经过多。
(5)龙骨与五味子配伍,收敛止汗,用于气虚汗出。
(6)龙骨、牡蛎、柴胡配伍,疏肝安神,用于肝郁失眠证所致情志抑郁,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胸闷胁满夜寐不宁。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