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牡丹皮药品名称拼音: Mudanpi药品概述: 牡丹皮,中药饮片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
养生
药品名称: 牡丹皮
药品名称拼音: Mudanpi
药品概述:
药品类型-1: 中成药
药品类型-2: 清热凉血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
参考价格: 9.50-28.00元/千克
药品成分:
1、本品含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牡丹酚新苷,并含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没食子酸、挥发油、植物甾醇、苯甲酸、蔗糖、葡萄糖等。
2、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含丹皮酚(C9H10O3)不得少于1.2%。
性状:
适应状:
1、牡丹皮: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2、酒炒丹皮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跌打损伤等。
3、牡丹皮炭:用于月经量多、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规格:
储藏方法:
执行标准:
不良反应(副作用):
据报道,有极少数患者服后有恶心、头晕等表现。但无需停药即能自然消失。
药品禁忌:
1、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故血虚有寒者禁用。
2、牡丹皮能清肝火而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但因本品有活血功效,可使经血量增多,故月经量过多者忌用。
3、《本经逢原》:“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
4、《得配本草》:“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
5、孕妇忌用。
药物相互作用:
1、牡丹皮配地骨皮:凉血除蒸。丹皮辛寒,偏于清透,善透泄血中伏热;地骨皮甘寒,主在清降,善清阴中之虚热。二药都能凉血降火,除骨蒸潮热。二药合用,相辅相成,凉血除蒸效力更强。
2、牡丹皮配大黄:牡丹皮辛苦微寒,入血分,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大黄苦寒,泻血中之热,化瘀生新。两药配伍,具有较强的通降下行、泻热散瘀、荡涤肠中热毒瘀滞的作用。适用于肠痈初期瘀血有热之腹痛、胸胁疼痛、痛经、闭经等。方如大黄牡丹汤。
3、牡丹皮配赤芍:牡丹皮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具有凉血不留瘀、活血而不动血的特点;赤芍以凉血散瘀见长。两药配伍,凉血活血之力增,使血热得清,出血得止,且不留瘀。适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之吐血、衄血、发斑,妇女血热、血瘀之闭经、月经不调等。方如犀角地黄汤。
4、牡丹皮配丹参:牡丹皮气清芳香疏散,既能入血清热散瘀,又善清透阴分之伏火;丹参能活血祛瘀,凉血消肿,清热除烦,具有凉血而不留瘀、散瘀而不致出血的特点。两药相使,凉血活血、祛瘀生新、清透邪热之力增强。适用于瘀血与虚热相兼之证和血热瘀滞之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少腹疼痛等症。方如双丹方。
注意事项:
1、牡丹皮畏菟丝子、贝母、大黄,忌胡荽、蒜。
2、对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尽可能不用牡丹皮,或换用具有类似功效的其他中药,以避免加重病情。
3、低血压患者不宜大量、单味长期使用。
4、有报道,认为不宜与抗凝药合用,不宜与巴比妥类药物合用。
临床应用:
1、现代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及荨麻疹等。
2、单味应用:
(1)细菌性痢疾:50%牡丹皮煎剂,每次50ml,每日2次,口服。
(2)高血压:牡丹皮初次用量为每日15-18g,如无不良反应,渐增至每日50g,水煎分3次服。
(3)糖尿病神经病变:牡丹皮10g,水煎服,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
(4)变应性鼻炎:牡丹皮1500g,清水浸泡1日,蒸馏出2000ml,水液呈乳白色,制剂时药物不能超过容器1/3,水不能超过容器2/3,滴鼻,每日3次。
(5)虫毒:牡丹根皮适量,捣烂,研为末,装瓶备用。用时每次5g,每日3次,口服。
(6)过敏性鼻炎:10%牡丹皮煎剂,每晚服50ml,10日为一疗程。(《一味中药祛顽疾》)
3、配伍应用:
(1)牡丹皮与水牛角配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热入营血,斑疹隐隐,吐血衄血等证。
(2)牡丹皮与青蒿配伍,凉血解毒,清退虚热,用于热入营分,阴虚内热,夜热早凉,骨蒸无汗等证。
(3)牡丹皮与桂枝配伍,活血散瘀,温经通脉,用于血瘀的痛经,闭经,癥瘕积聚等证。
(4)牡丹皮与赤芍配伍,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等证。
(5)牡丹皮与大黄配伍,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用于热毒蕴结的肠痈腹痛等证。
(6)牡丹皮与紫草配伍,清热凉血,活血止血,用于消化道出血、紫癜等证。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