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山楂药品名称拼音: Shanzha药品概述: 山楂,中药饮片名。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养生
药品名称: 山楂
药品名称拼音: Shanzha
药品概述:
药品类型-1: 中成药
药品类型-2: 消食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
参考价格: 4.50-28.00元/千克
药品成分:
1、本品含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熊果酸、齐墩果酸、山楂酸等),皂苷鞣质、游离酸、脂肪酸、维生素C、无机盐、红色素等。
2、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含有机酸以枸橼酸(C6H8O7)计,山楂不得少于5.0%,炒山楂、焦山楂不得少于4.0%。
性状:
适应状:
1、山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
2、焦山楂: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用法用量:
1、煎服,10-15g,大剂量30g。
2、生山楂、炒山楂多用于消食散瘀,焦山楂、山楂炭多用于止泻痢。
规格:
储藏方法:
执行标准:
不良反应(副作用):
药品禁忌:
1、脾胃虚弱而无积滞者忌用。
2、胃酸过多,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患者忌用。
3、山楂具有收缩子宫的作用,并且味酸,故孕妇忌用。
4、山楂味酸,故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不宜服用。
5、因其以消磨肉食为主,故乳儿及幼儿慎用。
6、胃酸分泌过多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山楂配麦芽:消肉食油腻之积,化麦面之积滞。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功善消食化积,散瘀行滞,尤擅治疗食积停滞、油腻肉积、腹痛泄泻及血瘀癥瘕等证;麦芽味甘而性微温,善于疏肝回乳,消食和中,治食积不消,脘腹胀满、呕吐泄泻等。二药同用,既能消肉食油腻之积又能化麦面之积滞。
注意事项:
1、山楂性温,故外感风热,内热炽盛,阴虚火旺,血虚血热证者不宜单味药服用。
2、肥胖症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3、山楂含糖分较为丰富,故齲齿者忌多用;糖尿病患者不长期服用。
4、山楂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故低血压者忌大量内服或单味久服。
5、妇女哺乳期乳汁过少者忌大剂量服用。
6、山楂忌铁;服人参时忌用。
7、山楂含有机酸,可以酸化尿液,容易使磺胺类药物的代产物在肾小管酸性尿液中析出结晶,造成尿路损害,产生血尿晶尿等故山楂不宜与磺胺类药合用;不宜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不宜与氢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药合用,以免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从而降低疗效;山楂可以酸化胃液,提高酸度,使红霉素的单键解而失去抗菌作用,故不宜与红霉素合用;碘化钾与山楂同时用,容易析出游离碘,对胃黏膜造成伤害。
8、山楂忌与鱼虾、藻类同食,易中毒;不宜与葱、蒜同食,食可致失眠;不宜与黄瓜、南瓜、胡萝卜、笋瓜等同食。
9、消食散瘀用生山楂,止泻止痢用焦山楂。
10、北山楂果实较大,气香,味酸,以个大、皮红、肉厚者为佳主要是健胃消积。南山楂果实较小,气微,味酸涩,多以原粒入药,以个大、色红、质坚者为佳。均以核小肉厚者为佳。
临床应用:
1、现代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细菌性痢疾,肠炎,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乳糜尿,闭经,克山病,胆囊炎,胆结石,肝炎和慢性胃炎等。
2、单味应用:
(1)食积腹胀:山楂鲜果洗净,直接嚼服,或果实与根各10g,水煎服。
(2)乳糜尿:每次用山楂末25g,水煮成膏状,加蜂蜜25g,饭后半小时1次服完,每日2次,20日为1个疗程。
(3)顽固性呃逆:生山楂汁,每次15ml,每日3次,饮服。
(4)功能性消化不良:山楂15-30g,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5)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炎:焦山楂120g,水煎服,每次50ml,每日2次。
(6)急、慢性肾盂肾炎:生山楂90g,水煎服,14日为1个疗程。
(7)慢性肾炎:山楂90g,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连服7日。
(8)冻疮:冻疮局部未溃者,用山楂120g,加水2500ml,煎半小时后去渣,温洗患处,每日1次,一般3日可愈。局部已溃者,将鲜山楂捣成糊,外敷,每日换药1次,7日可愈。
(9)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山楂单味煎汤饮,每日1剂。
(10)婴儿腹泻:山楂糖浆口服,每次5-10ml,每日2次。
(11)痛经:山楂肉50g,红糖或白糖少许。将山楂肉研为细末,加入红糖或白糖调匀,每日1剂,分2次用温开水送服,于经前1日开始服,连续服用2剂为1个疗程。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