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药品名称拼音: Peiduopuli Yindapaan Pian药品...
养生
药品名称: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
药品名称拼音: Peiduopuli Yindapaan Pian
药品概述: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西药名。为降血压药。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也适合用于单独服用培哚普利不能完全控制血压的患者。
药品类型-1: 西药
药品类型-2: 降血压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非医保
参考价格: 79.81元-110.00元
药品成分:
本品为复合制剂,其主要组分为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和吲达帕胺。
性状:
本品为白色棒状片剂。
适应状:
1、本品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
2、本品适用于单独服用培哚普利不能完全控制血压的患者。
用法用量:
口服。
1、每日一次,每次服用一片本品,最好在清晨餐前服用。
2、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议依据个体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逐步调整。对于适当的临床病例,可以考虑由单药治疗直接转为本品治疗。
3、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如果是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禁止使用本品。
(2)当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大于或等于30ml/min并小于60毫升/分钟,推荐以适当剂量的药物自由组合开始治疗。
(3)当肌酐清除率大于60ml/min,无需调整剂量。常规的医疗检查包括定期监测肌酐和血钾水平。
4、严重肝损伤患者禁止使用本品。
5、伴有中度肝脏损伤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规格:
培哚普利叔丁胺盐4mg,吲达帕胺1.25mg。
储藏方法:
遮光、密封保存。
有效期:
执行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X-004)-2010Z。
不良反应(副作用):
与本品相关服用培哚普利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而使吲达帕胺所致的失钾减少。服用本品的4%患者出现低钾血症(钾离子水平<3.4mmol/L)。
1、胃肠道:常见(>1/100,<1/10):便秘、口干、恶心、上腹痛、厌食、腹痛、味觉障碍。 极罕见(<1/10000):胰腺炎。 在肝功能不全病例中,有引发肝性脑病的可能性(见【禁忌】和【注意事项】)。
2、呼吸系统:常见(>1/100,<1/10):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中有报告出现干咳。它以持续存在,停药后即消退为特征。出现这种症状应考虑医源性原因。
3、心血管系统:少见(>1/1000,<1/100):引起体位性或非体位性低血压(见【注意事项】)。
4、皮肤:少见(>1/1000,<1/100): 过敏反应,主要是皮肤过敏,见于过敏性反应和哮喘反应的易感人群。 斑丘疹、紫癜、有可能加重原有的急性弥散性红斑狼疮。 皮疹。 极罕见(<1/10000):血管神经性水肿(奎根水肿)(见【注意事项】)。
5、神经系统:少见(>1/1000,<1/100):头痛、无力,眩晕、情绪失调和/或睡眠紊乱。
6、肌肉系统:少见(>1/1000,<1/100):痛性痉挛、感觉异常。
7、血液系统:极罕见(<1/10000): 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粒性白血球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在特殊情况下(肾移植或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可出现贫血(见【注意事项】)。
8、实验室参数: 钾缺失,特别在一些高危人群中,更为严重(见【注意事项】)。 低钠伴低血容量引起脱水和直立性低血压。 治疗期间尿酸水平及血糖水平升高。 尿素及血浆肌酐水平的轻微升高,治疗停止后可恢复正常。这种升高多见于肾动脉狭窄、利尿剂治疗的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患者。 高血钾通常为一过性。 罕见(>1/10000,<1/1000)):血浆钙离子水平的升高。
药品禁忌:
1、与培哚普利相关,本品不用于下列情况:
(1)对培哚普利或其它任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过敏。
(2)与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关的血管神经性水肿(奎根水肿)的既往病史。
(3)遗传性或特发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4)妊娠第4个到9个月。
2、与吲达帕胺相关,本品不用于下列情况:
(1)对磺胺类药物过敏。
(2)严重肾功能衰竭(肌酐清除率小于ml/min)。
(3)肝性脑病。
(4)严重的肝功能损伤。
(5)低钾血症。
(6)通常,不推荐本品与可引发扭转性室速的非抗心律失常药合用。
3、与本品相关:
(1)对任何辅料过敏者。
(2)由于缺少相关的资料,本品不能用于:透析患者;未经治疗的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患者。
药物相互作用:
与本品相关:
1、建议不要联合使用的药物:
(1)锂:在无钠饮食(减少肾脏的锂排出量)的情况下,锂含量的增加可产生药物过量症状。如果必须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保钾利尿剂,则应严格监测锂含量并调整用药剂量。
2、联合使用时需特别注意的药物:
(1)降糖药(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与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联合使用的报导。正在接受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增强降糖作用。低血糖发作极为少见(糖耐量的改善减少了胰岛素的需求量)。
(2)氯苯氨丁酸:具有潜在抗高血压的作用。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必要时调整抗高血压药物的剂量。
(3)NSAID(全身途径给药),大剂量水杨酸盐:脱水的患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应给患者适当补水;从治疗的开始即监测肾脏功能。
3、联合使用时需要注意的药物:
(1)丙咪嗪类抗抑郁药(三环类),精神安定药:可增加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增加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性(协同作用)。
(2)皮质激素,替可克肽:降低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皮质激素造成水盐潴留)。
4、与培哚普利相关:
建议不要联合使用的药物:
(1)保钾性利尿剂(单独或联合使用安体舒通,氨苯喋呤),钾(盐)可增高钾离子水平(可能致命),尤其是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保钾作用叠加)。除非钾离子水平较低,否则保钾性药物不应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使用。
(2)麻醉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能增强某些麻醉药品的降血压作用。
(3)别嘌呤醇、细胞增殖抑制剂或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全身给药)或普鲁卡因胺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同时给药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的危险性增高。
(4)抗高血压药物:增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降血压作用。
5、与吲达帕胺相关:
(1)建议不要联合使用的药物:可引起QT间期延长或扭转性室速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阿司咪唑、苄普地尔、红霉素IV、卤泛群、喷他脒、舒托必利、特非那定、长春胺)扭转性室速(低血钾,心动过缓和已存在的QT间期延长为危险因素)。如果发生低血钾,可以使用不会引起扭转性室速的药物。
(2)联合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药物:
①NSAID(全身途径给药),大剂量水杨酸盐:可能降低吲达帕胺的抗高血压作用。脱水的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应给患者适当补水;从治疗的开始即监测肾脏功能。
②降低血钾药物:二性霉素B(静脉给药)、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全身给药)、替可克肽、刺激性泻药增加低钾血症的危险性(协同作用)。监测血钾,必要时进行纠正;在应用强心甙类药物时,需要特别小心。使用非刺激性泻药。
③强心甙类药物:低钾可引起强心甙类药物的毒性作用。应注意监测血钾,心电图,必要时重新调整治疗。
联合使用时需要注意的药物:
④保钾利尿剂(阿米洛利、安体舒通,氨苯喋呤):这种联合用药对某些患者是有益的,但并不排除低钾血症或特别是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患者发生高钾血症。应注意监测血钾,心电图,必要时重新调整治疗。
⑤可引起扭转性室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二氢奎尼丁、双异丙吡胺)、乙胺碘呋酮、溴苄胺、索他洛尔扭转性室速(低血钾,心动过缓和已存在的QT间期延长为危险因素)。预防低血钾的发生,必要时进行纠正:监测QT间期。在扭转性室速发作时,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而用起搏器治疗)。
⑥二甲双胍:在利尿剂,特别是袢利尿剂有关的潜在功能性肾功能不全时,二甲双胍可能引起乳酸酸中毒。男性患者肌酐水平超过15毫克/升(135微摩尔/升),女性患者超过12毫克/升(110微摩尔/升),不能使用二甲双胍。
⑦碘造影剂:对于因使用利尿剂而出现脱水的患者,碘造影剂增加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性,尤其是在使用大剂量碘造影剂时。在给予碘化合物前,必须先进行补液治疗。
⑧丙咪嗪类抗抑郁药(三环类),精神安定药:可增加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增加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性(协同作用)。
⑨钙(盐):尿中排钙减少,导致高血钙的危险。
⑩环胞霉素:在不改变血循环中的环孢霉素水平,甚至在没有水/钠缺失情况下,仍存在肌酐升高的危险性。
⑪皮质激素,替可克肽(全身途径给药):降低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皮质激素造成的水盐潴留作用)。
注意事项:
1、特殊警告
(1)与培哚普利和吲达帕胺相关:
①锂:通常不建议联合使用锂与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复方制剂。
②中性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曾报道接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及贫血。在肾功能正常及没有其它危险因素的患者,很少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培哚普利应谨慎用于有下列情况的患者:胶原血管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别嘌呤醇或普鲁卡因胺治疗,或上述情况同时存在时,尤其是先前存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上述的某些患者可发生严重的感染,而某些感染对强化的抗生素治疗无反应。如果这些患者使用培哚普利,建议定期监测白细胞数目并指导患者报告任何感染征象(例如,咽喉痛、发热)。
③超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包括培哚普利治疗的患者,面部、肢体、唇、舌、声门和或喉部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报道罕见。它可以发生于治疗的任何时间。应立刻停用培哚普利,适当监测直到症状完全缓解。对于水肿局限于面部和唇部的患者,抗组胺剂可缓解症状,但通常无需治疗可缓解与喉部水肿有关的血管性水肿可能是致命的。这个部位的水肿可能会累及到舌、声门或喉,可能会引起气道阻塞,必须立刻进行紧急治疗。紧急治疗可能包括皮下注射1/1000的肾上腺素(0.3到0.5ml)或持续气道开放。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机率在黑种人中比在非黑种人中要高。有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无关的血管神经性水肿病史的患者,在接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时,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危险性可能会增加。有罕见的报道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引起患者的肠道血管水肿。这些患者通常表现为腹痛(伴有或不伴有恶心和呕吐);某些情况下,这些患者之前井没有面部血管神经性水肿而且患者的C1酯酶水平正常。可通过腹部CT扫描、超声或手术明确诊断,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后症状消失。对于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患者,如出现腹痛,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肠血管神经性水肿。
④脱敏过程中的类过敏性反应:正在进行膜翅目昆虫(蜜蜂、胡蜂)毒液脱敏治疗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有发生持续的危及生命的类过敏性反应的罕见报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应谨慎用于易过敏的患者,并避免用于正在进行膜翅目昆虫毒液脱敏治疗的患者。需要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脱敏治疔的患者,暂时中止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至少24小时,可避免出现这些不良反应。
⑤低密度脂蛋白清除过程中的过敏样反应:在用硫酸葡聚糖清除低密度脂蛋白过程中接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疔的患者可发生过敏样反应,少见。这些过敏反应可通过毎次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前临时停止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而避免。
⑥血液透析患者:曾有用高流量的膜(例如,AN69)透析并合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发生过敏样反应的报道。应考虑用不同类型的透析膜或用不同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物。
⑦保钾利尿剂、补钾制剂或含钾盐替代品:不建议培哚普利与保钾利尿剂、补钾制剂或含钾盐替代品联用。
⑧妊娠:妊娠期不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除非连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必要的,应建议计划怀孕的妇女使用妊娠期安全性已建立的其它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确认已妊娠,应立即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有必要,应改用其他治疗。
(2)与吲达帕胺相关:
①在肝功能受损时,噻嗪型利尿剂和噻嗪样利尿剂可引起肝性脑病。如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用利尿剂。
②光敏反应:已有噻嗪型及噻嗪样利尿剂的光敏反应报道。如果光敏反应在治疔期间发生,建议停止治疗。如果必须再次服用此利尿剂,建议保护患者体表暴露区域避免阳光或人工UVA的照射。
2、使用的注意事项:
(1)肾功能损伤:严重的肾功能损伤(肌酐清除率小于30毫升/分钟)是使用本品的禁忌。对于某些既往无明显肾脏损伤、生物学检查为功能性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应停止本品治疗,以较低剂量或单成分重新开始治疗。对于这些患者,常规医学检查包括定期检测血钾和肌酐水平,治疗二星期后及稳定治疗期间的每二个月进行一次监测。据报道,肾衰竭主要发生在严重心衰或潜在肾衰包括肾动脉狭窄的患者中该药通常不建议用于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功能肾的患者。
(2)低血压和水电解质损耗:原先存在低钠症的患者(尤其是肾动脉狭窄的患者)会有血压突然降低的危险因此,对出现水电解质损耗的临床体征并伴有间歇性腹泻或呕吐的患者应进行系统检查。对这种患者应进行常规的血浆电解质监测。显著的低血压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等渗生理盐水。一过性低血压不是继续使用本品治疗的禁忌。在血容积量和血压经重建恢复正常后,可以较低剂量或其中的单一成分重新开始治疗。
(3)钾离子水平:联合使用培哚普利和吲达帕胺并不能预防低钾血症的出现,特别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肾衰患者。在使用任何含利尿剂的抗高血压药物时,均应进行常规的血钾监测。
(4)辅料:由于该药含有乳糖,故禁用于罕见的先天性半乳糖血症、葡萄糖和半乳糖吸收障碍综合症、或缺乏乳糖酶的患者。
(5)咳嗽:已有报道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干咳。它以持续存在、停药后即消退为特征。出现这种症状应考虑医源性原因。如果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必须的,则可以考虑治疗继续。
(6)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培哚普利的疗效和耐受性尚未确定。
(7)出现低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在有心功能不全、水电解质损耗等情况时):对于因肾动脉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肝硬化出现水肿和腹水而最初血压较低的患者,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可受到明显的刺激,尤其是在明显的水电解质损耗的情况下(严格的无钠饮食或长期使用利尿剂。因此,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拮抗该系统将引起血压的突然下降,尤其是在首次给药和药物治疗的最初二个星期,和/或血浆肌酐水平升高,提示为功能性肾功能不全时。有时表现为急性发作,但是很罕见且出现的时间不定。对于这种患者,开始应以低剂量治疗,并逐渐增加剂量
(8)老年人:在进行治疗前,应测定肾脏功能和血钾水平。初期剂量应根据血压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尤其对于水电解质丢失的患者,以避免突然发生低血压。
(9)动脉硬化患者:因为所有患者都有出现低血压的危险,对于有缺血性心脏病或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应小心监护,且以较低剂量开始治疗。
(10)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是进行血管重建。然而,对于等待矫正手术治疗和不能进行手术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对患者有益。这些患者应当在医院中以较低剂量开始治疗,并对肾脏功能和血钾水平进行监测,因为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发展为功能性肾功能不全,但停药后可以逆转。
(11)其它危险人群:对于有严重心功能不全(Ⅳ级)或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存在血钾自发性升高的趋势)的患者,治疗应在严密医疗监护下从小剂量开始。对于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停止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当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
(12)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的第一个月应密切监测血糖的控制。
(13)种族:同其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一样,培哚普利的降低血压效果在黑种人比非黑种人差,可能是因为低肾素状态的发生率在黑种高血压人群中较高。
(14)手术麻醛:在麻醉条件下,尤其是在使用有降低血压倾向的麻醉药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引起低血压。因此对于服用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的患者,建议在进行手术的前二天停药。
(15)主动脉瓣或二尖提狭窄/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梗阻患者必须谨慎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6)肝衰竭:极少见情况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胆汁淤积性黄疸有关,并可进展为突发性肝坏死和(有时是)死亡,这症状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如出现黃疸或明显的肝酶升高,应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并接受适当的医疗随访。
(17)高钾血症:用包括培哚普利在内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的一些患者中发现血清钾升高。容易发生高钾血症的高危患者包括:肾功能不全,肾功能恶化,年龄(大于70岁),糖尿病,并发事件特别是脱水、急性心失代偿、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联合应用保钾利尿剂(如安体舒通,依普利酮,氨苯喋啶,阿米洛利)、补钾制剂或含钾盐替代品以及其他可引起血钾升高的药物(如:肝素)的患者。使用保钾利尿剂、补钾制剂或含钾盐替代品,尤其对于肾功能损伤的患者而言,可引起血钾的显著升高。高钾血症可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有时是致命的。如果认为患者联用以上所提及的药物是合适的,应谨慎使用并定期监测血清钾。
(18)水解质平衡:
①钠离子水平:在治疗开始前必须检测血钠,此后应定期检查。所有的利尿剂都会使钠离子水平下降,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最初的钠离子水平下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定期监测尤为重要。对于诸如老年人和肝硬化的高危人群应进行更为频繁的检查。
②钾离子水平:伴有低钾血症的钾离子缺乏是使用噻嗪型利尿剂和噻嗪样利尿剂的主要危险。应对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和或营养不良者(无论是否正在进行多种药物治疗)、伴有水肿和腹水的肝硬化患者、冠心病患者和心力衰竭患者釆取预防措施避免出现血钾过低的危险(小于3.4mmol/l)。在这种情况下,低钾血症可增加强心甙类药物对心脏的毒性并增加心律失常的危险。心电图中长QT间期的患者,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医源性的,使用本品都有一定危险。低钾血症和心动过缓都是严重心律失常尤其有致命危险的扭转性室速的诱发因素。对于这些患者,必须更频繁的进行血钾检查。在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星期中应进行首次血钾测定。一旦查出血钾过低,应给予纠正。
③钙离子水平:噻嗪型利尿剂和噻嗪样利尿剂的使用可减少尿钙的排出而引起轻微的一过性血钙增高。血钙的明显增高可能与诊断不明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检查甲状旁腺功能之前,应停止治疗。
④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低血钾者,监测血糖是非常重要的。
⑤尿酸:尿酸水平升高的患者患痛风的倾向增加。
⑥肾脏功能与利尿剂:噻嗪型利尿剂和噻嗪样利尿剂只有在肾脏功能正常或轻微受损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利尿剂治疗初期因水钠丢失而导致的低血容量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这可引起血尿素和肌酐水平的增高。这种一过性功能性肾功能不全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不造成影响,但对已患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将会出现病情的恶化。
⑦运动员:本品中所含的活性物质可导致兴奋剂检查呈阳性,运动员慎用。
3、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的影响:与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和本品相关。这二种活性成分和本品均不影响人的警觉力,但在少数患者中会出现与低血压相关的个体反应,尤其是在开始治疗或联合使用其它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时。因此,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可能产生影响。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的存在决定了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使用该复合制剂的禁忌。妊娠初期的3个月不建议使用本品。本品禁止用于妊娠期的第4至9个月。
(2)哺乳期的母亲禁止服用本品。应根据本品在授乳母亲的治疗中的重要程度来衡量是否需要停止授乳或者服用本品。
5、儿童用药:本品不应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因为儿童及青少年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培哚普利的疗效和耐受性尚未确定。
6、老年用药:在开始之前,学考虑血压反应及肾功能。初期剂量应根据血压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
7、药物过量:药物过量最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为低血压。临床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抽搐、眩晕、嗜睡、意识不清、少尿,可进一步发展为无尿(低血容量所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低钠、低钾)。抢救措施首先为在专业抢救中心洗胃和/或给予活性碳以迅速清除所服用的一种或多种药物,之后恢复水和电解质平衡直至患者恢复正常。如果出现明显的低血压,可置患者于头低卧位。如必要应静脉滴注等渗生理盐水,或应用其它的扩容方法。培哚普利的活性成分-培哚普利拉可被透析清除。
临床应用:
1、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复方制剂对高盐饮食人群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得出结论哚普利吲达帕胺片复方制剂对高盐饮食人群高血压有显著的降压作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1):2500-2502.)
2、王颖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得出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10):197-198.)
药品鉴别:
1、取本品,研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培哚普利叔丁胺盐40mg和吲达帕胺12.5mg),加乙醇5ml,振摇使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和吲达帕胺溶解,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对照品适量,加乙醇溶解并制成每1ml中约含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1),另取吲达帕胺对照品适量,加乙醇溶解并制成每1m中约含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2),照薄层色谱法(中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醇甲苯冰醋酸(60:40: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显主斑点的位置和荧光强度应与对照品溶液(2)的主斑点相同;再依次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和5%硝酸钠的乙醇溶液[取亚硝酸钠5g,加乙醇:水(1:1)100ml溶解],供试品溶液中所显两个主斑点须色和位置应分别与对照品溶液(1)和对照品溶液(2)的主斑点相同。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药品检查:
1、有关物质: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流动相使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和吲达帕胺溶解,摇匀,滤净。精密量取续滤液适量,用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ml约含培哚普利叔丁胺盐2.0mg和吲达帕胺0.625mg合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精密加入含量测定项下的对溶液A5ml,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精密量取对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峰的峰高为满量程的10%-25%,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吲达帕胺峰保留时间的3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与杂质Ⅰ峰、杂质Ⅱ峰、杂质Ⅲ峰、杂质Ⅳ峰、杂质Ⅴ峰和杂质Ⅵ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杂质I和杂质Ⅱ的量均不得过吲达帕胺标示量的0.5%;杂质V和杂质Ⅵ的量均不得过培哚普利叔丁胺盐标示量的0.5%;杂质Ⅲ和杂质Ⅳ的量均不得过培哚普利叔丁胺盐标示量的1.0%;其他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中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峰面积的0.5倍(0.5%),杂质总量不得过2.0%。(杂质Ⅲ峰之前的色谱峰忽略不计)2、含量均匀度:取本品1片,加流动相适量,振摇使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和吲达帕胺溶解,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稀释制成每1ml含培哚普利叔丁胺盐0.4mg和吲达帕胺0.125mg的混合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应符合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E)。
3、溶出度: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C第二法),以含0.19g/L乙胺四乙酸钠的0.01mol/L盐酸溶液5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45分钟时,取溶液适量,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适量,用溶出介质稀释制成每1ml含培哚普利叔丁胺盐4.0μg和吲达帕胺1.25μg的混合溶液,精密量取3ml并加入20μl稳定溶液(取亚硫酸氢钠0.25g,加乙二胺四乙酸钠0.19g和磷酸氢二钠7.1g,加水8oml溶解并用磷酸调节溶液pH值为7.0±0.1,加水至10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对照品约40mg和吲达帕胺对照品约12.5πg,精密称定,置500ml量瓶中,加溶出介质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该溶液5ml,置100ml量瓶中,加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该溶液3ml并精密加入稳定溶液20μl,作为对照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均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4、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IA)。
药品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ⅤD)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磷酸盐溶液(取庚烷磺酸钠1.34g,加磷酸氢二钠7.1g,加乙二胺四乙酸钠0.38g,加水900ml溶解,用磷酸调节pH值为2.5士0.1,用水稀释至1000ml)(40:60)为流动相,柱温50℃,检测波长215nm。分别精密称取3磺酰胺基4-氯-苯甲酸(杂质I)对照品和N-(2-甲基吲哚基)-3-氨磺酰基-4-氯苯甲酰胺(杂质Ⅱ)对照品各12.5ng及(2S,3aS,7aS)-1-{(S)-N-[(S)-1-羧丁基]丙氨酰}-八氢-1H-吲哚2-羧酸(杂质Ⅲ)对照品、(2S)-2-{(3S,5aS,9aS,10aS)-3甲基-1,4二氧全氢吡嗪并[1,2-a]吲哚2-基}戊酸乙酯(杂质Ⅳ)对照品、(2S)-2-{(3s,5aS,9aS,10aS)-3-甲基-1,4-二氧全氢吡嗪并[1l,2-a]吲哚2-基}戊酸(杂质V)对照品和(2S)-2-{(3S,5aS,9aS,10aR)}-3-甲基-1,4二氧全氢吡嗪并[1,2a]吲哚-2-基}戊酸(杂质Ⅵ)对照品各40m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A。另分别取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对照品约2μg和吲达帕胺对照品约6.25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精密加入流动相10ml,振摇使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和吲达帕胺溶解,摇匀;另精密量取该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精密加入对照品溶液A5ml,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系统适用性溶液。精密量取系统适用性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理论板数按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峰计算不低于2500,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峰与吲达帕胺峰以及各相邻杂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规定。
2、测定法: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培哚普利叔丁胺盐20mg和吲达帕胺6.25mg),置50ml量瓶中,加入流动相适量,振摇使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和吲达帕胺溶解,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和吲达帕胺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培哚普利叔丁胺盐0.4mg和吲达帕胺0.1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3、本品含培哚普利叔丁胺盐(C19H32N2O5·C4H11N)应为标示量的90.0%-105.0%,含吲达帕胺C16H16ClN3O3S)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