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药品名称拼音: Duiyixian'anjifen Zhusheye药...
养生
药品名称: 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
药品名称拼音: Duiyixian'anjifen Zhusheye
药品概述:
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西药名。为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发热,也可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以及神经痛、痛经、癌性痛和手术后止痛等。本品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本品对各种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药品类型-1: 西药
药品类型-2: 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甲类
参考价格: 6.17元
药品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略带黏稠的澄明液体。
适应状:
1、本品用于发热,也可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以及神经痛、痛经、癌性痛和手术后止痛等。
2、本品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3、本品对各种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用法用量:
1、肌内注射。一次0.15g-0.25g。本品不宜长期应用,退热疗程一般不超过3天,镇痛不宜超过10天。
2、本品含苯甲醇,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规格:
(1)1ml:0.075g;(2)1ml:0.15g;(3)2ml:0.15g;(3)2ml:0.25g。
储藏方法:
遮光,密闭保存。
有效期: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不良反应(副作用):
1、常规剂量下,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很少。偶尔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皮肤苍白等,少数病例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贫血、肝功能损害等,很少引起胃肠道出血。
2、有报道,极少数患者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出现致命的、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例如剥脱性皮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这些严重事件可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出现。当出现皮疹或过敏反应的其他征象时,应立即停用本品并咨询专科医生。
3、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严重肝损伤。
药品禁忌:
1、对本品过敏者及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2、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后诱发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应的患者。
3、禁用于管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围手术期疼痛的冶疗。
4、有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病史的患者。
5、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者既往曾复发溃疡/岀血的患者。
6、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药物相互作用:
1、在长期饮酒或应用其他肝酶诱导剂,尤其是应用巴比妥类或抗惊厥药的患者。长期使用本品时,更有发生肝脏毒性的危险。
2、本品与氯霉素合用,可延长后者的半衰期,增强其毒性。
3、与抗凝血药合用,可增强抗凝血作用,故要调整抗凝血药的用量。
4、长期大量与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时,有明显增加肾毒性的危险。
5、本品与抗病毒药齐多夫定(Zidovudine)合用时,可增加其毒性,应避免同时应用。
注意事项:
1、严重肝损伤:超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严重肝损伤,故本品用量应严格按说明书应用;长期用药应定时检查肝生化指标。用药期间如发现肝生化指标异常或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上腹胀痛、尿黄、目黄、皮肤黄染等可能与肝损伤有关的临床表现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建议对乙酰氨基酚口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2g。
2、过敏体质者慎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3、应尽量避免合并使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其他解热镇痛药的药品,以避免药物过量或导致毒性协同作用。
4、N-乙酰半胱氨酸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拮抗药,宜尽早应用,12小时内给药疗效满意,超过24小时疗效较差。
5、交叉过敏反应: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对本品一般不发生过敏反应,但有报告在因阿司匹林过敏发生喘息的病人中,少数(<5%)可于应用本品后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
6、下列情况应慎用:
(1)乙醇中毒、肝病或病毒性肝炎时,有增加肝脏毒性作用的危险。
(2)肾功能不全,虽可偶用,但如长期应用,有增加肾脏毒性的危险。
7、在长期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功能。
8、对实验室检查的干扰:
(1)血糖测定,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时可得假性低值,而用己糖激酶/6-磷酸脱氢酶法测定时则无影响。
(2)血清尿酸测定,应用磷钨酸法测定时可得假性高值。
(3)尿5-羟吲哚醋酸(5-HIAA)测定,应用亚硝基萘酚试剂作定性过筛试验时可得假阳性结果,定量试验不受影响。
9、避免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选择性C0X-2抑制剂合并用药。
10、根据控制症状的需要,在最短治疗时间内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可以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11、在使用所有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的不良反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警示症状,也无论患者是否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史或严重的胃肠事件病史。既往有胃肠道病史(溃疡性大肠炎,克隆氏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使病情恶化。当患者服用该药发生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时,应停药。老年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不良反应的频率增加,尤其是胃肠道出血和穿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
12、针对多种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NSAIDs药物持续时间达3年的临床试验显示,本品可能引起严重心血管血栓性不良事件、心肌梗塞和中风的风险增加,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所有的NSAIDs,包括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药物,可能有相似的风险。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其风险更大。即使既往没有心血管症状,医生和患者也应对此类事件的发生保持警惕。应告知患者严重心血管安全性的症状和/或体征以及如果发生应采取的步骤。患者应该警惕诸如胸痛、气短、无力、言语含糊等症状和体征,而且当有任何上述症状或体征发生后应该马上寻求医生帮助。
13、和所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一样,本品可导致新发高血压或使已有的高血压症状加重,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服用噻嗪类或髓袢利尿剂的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时,可能会影响这些药物的疗效。高血压病患者应慎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包括本品。在开始本品治疗和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
14、有高血压和/或心力衰竭(如液体潴留和水肿)病史的患者应慎用。
15、NSAIDs,包括本品可能引起致命的、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例如剥脱性皮炎、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EN)。这些严重事件可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出现。应告知患者严重皮肤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在第一次出现皮肤皮疹或过敏反应的其他征象时,应停用本品。
1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应考虑到孕妇用本品后可能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虽然哺乳期妇女用本品后在乳汁中可达一定浓度,但在哺乳婴儿尿中尚未发现本品或本品代谢产物排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不推荐使用。
17、儿童用药:3岁以下儿童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应避免使用。本品含苯甲醇,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18、老年用药: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发生减退,本品半衰期有所延长,易发生不良反应,应慎用或适当减量使用。
19、药物过量:药物过量,包括中毒量时,可很快出现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厌食、多汗等症状,且可持续24小时。2-4天内出现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或肾功能损害,如少尿、血肌酐升高。第3-5天肝功能异常可达高峰,第4-6天可出现明显的肝功能衰竭,肾小管坏死,甚至肾功能衰竭。解救应及时给予拮抗剂N-乙酰半胱氨酸(开始时按体重给予140mg/kg口服,然后70mg/kg每4小时1次,共17次;病情严重时可静脉给药,将药物溶于5%葡萄糖溶液200ml中静滴)或口服蛋氨酸,对肝脏有保护作用。拮抗剂宜尽早应用,12小时内给药疗效满意,超过24小时则疗效较差。同时还应给予其他疗法,如静脉输液和/或利尿以促排泄,以及血液透析。
药品鉴别:
1、取本品,照对乙酰氨基酚项下的鉴别(1)、(2)项试验,显相同的反应。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药品检查:
1、pH值:应为4.5-6.5(通则0631)。
2、有关物质:临用新制。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用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对乙酰氨基酚2.5mg的溶液,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另精密称取对氨基酚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5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试验,检测波长为245nm,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与对氨基酚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对氨基酚不得过对乙酰氨基酚标示量的0.1%,其他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的主峰面积(1.0%)。
3、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2)。
药品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5mol/L醋酸铵溶液-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7nm。理论板数按对乙酰氨基酚峰计算不低于2000,对乙酰氨基酚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2、测定法: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用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对乙酰氨基酚012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3、本品为对乙酰氨基酚的灭菌水溶液。含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