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药品名称拼音: Yansuan Naluotong Zhusheye药品...
养生
药品名称: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
药品名称拼音: Yansuan Naluotong Zhusheye
药品概述: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西药名。为吗啡拮抗药。用于阿片类药物复合麻醉药术后,拮抗该类药物所致的呼吸抑制,促使病人苏醒;阿片类药物过量,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解救急性乙醇中毒;急性阿片类药物过量的诊断等。
药品类型-1: 西药
药品类型-2: 吗啡拮抗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甲类
参考价格: 1.13元-63.47元
药品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纳洛酮。
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适应状:
1、本品用于阿片类药物复合麻醉药术后,拮抗该类药物所致的呼吸抑制,促使病人苏醒。
2、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
3、解救急性乙醇中毒。
4、用于急性阿片类药物过量的诊断。
用法用量:
1、因本品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医生确定给药剂量及是否需多次给药。
2、本品可静脉输注、注射或肌内注射给药,静脉注射起效最快,适合在急诊时使用。
3、因为某些阿片类物质作用持续时间可能超过本品,所以,应对患者持续监护,必要时应重复给予本品。
4、静脉输注:静脉输注本品可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稀释。把2mg本品加入500ml的以上任何一种液体中,使浓度达到0.004mg/ml,混合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超过24小时未使用的剩余混合液必须丢弃。根据患者反应控制滴注速度。
5、成人使用:
(1)阿片类药物过量:首次可静脉注射本品0.4mg-2mg,如果未获得呼吸功能的理想的对抗和改善作用,可隔2-3分钟重复注射给药。如果给10mg后还未见反应,就应考虑此诊断问题。如果不能静脉给药,可肌内给药。
(2)术后阿片类药物抑制效应:部分纠正在手术中使用阿片类药物后阿片抑制效应,通常较小剂量本品即有效。本品给药剂量应根据患者反应来确定。首次纠正呼吸抑制时,应每隔2-3分钟,静脉注射0.1mg-0.2mg,直至产生理想的效果,即有通畅的呼吸和清醒度,无明显疼痛和不适。本品大于必需剂量时可明显逆转痛觉缺失和升高血压。同样,逆转太快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或循环负担增加。
(3)1-2小时时间间隔内需要重复给予本品的量取决于最后一次使用的阿片类药物的剂量、给药类型(短作用型还是长作用型)与间隔时间。
(4)重度乙醇中毒0.8mg-1.2mg,一小时后重复给药0.4mg-0.8mg。
6、儿童使用:
(1)阿片类药物过量:小儿静脉注射的首次剂量为0.01mg/kg。如果此剂量没有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接下去则应给予0.1mg/kg。如果不能静脉注射,可以分次剂量肌內注射。必要时可用灭菌注射用水将本品稀释。
(2)术后阿片类药物抑制效应:参考成人术后阿片抑制项下的建议和注意事项。在首次纠正呼吸抑制效应时,每隔2-3分钟静脉注射本品0.005mg-0.01mg,直到达到理想逆转程度。
7、新生儿用药:
(1)阿片类药物引起的抑制:静注、肌注或皮下注射的常用初始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01mg。可按照成人术后阿片类抑制的用药说明重复该剂量。
(2)纳洛酮激发试验:用来诊断怀疑阿片耐受或急性阿片过量。
(3)静脉注射本品0.2mg,观察30秒钟看是否出现阿片戒断的症状和体征,如果没有出现,每注射0.6mg,再观察20分钟。
(4)本品不应给予有明显戒断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或者尿中含阿片的患者。
(5)有些患者特别是阿片耐受患者对低剂量本品发生反应,静脉注射0.1mg的本品就可以起诊断作用。
规格:
(1)1ml:0.4mg;(2)1ml:1mg;(3)2ml:2mg;(4)10ml:4mg。
储藏方法:
密闭,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不良反应(副作用):
术后:
1、患者使用本品的不良反应偶见:低血压、高血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呼吸困难、肺水肿和心脏停搏,报道其后遗症有死亡、昏迷和脑病,术后患者使用本品过量可能逆转痛觉缺失并引起患者激动。
2、逆转阿片类抑制:突然逆转阿片类抑制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出汗、心悸亢进、血压升高、发抖、癫痫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肺水肿以及心脏停搏,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3、类阿片依赖:对阿片类药物产生躯体依赖的患者突然逆转其阿片作用可能会引起急性戒断综合征,包括但不局限于下述症状和体征:躯体疼痛、发热、出汗、流鼻涕、喷嚏、竖毛、打哈欠、无力、寒颤或发抖、神经过敏、不安或易激惹、痢疾、恶心或呕吐、腹部痛性痉挛、血压升高、心悸亢进。对新生儿,阿片戒断症状可能有:惊厥;过度哭泣;反射性活动过多。
4、术后使用本品和减药时引起的不良反应按器官系统分类如下:
(1)心脏:肺水肿、心脏停搏或衰竭、心悸亢进、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据报道由此引起的后遗症有死亡、昏迷和脑病。
(2)胃肠道:呕吐、恶心。
(3)神经系统:惊厥、感觉异常、癫痫大发作惊厥。
(4)精神病学:激动、幻觉、发抖。
(5)呼吸道、胸和膈:呼吸困难、呼吸抑制、低氧症。
(6)皮肤和皮下注射:非特异性注射点反应、出汗。
(7)血管病症:高血压、低血压、热潮红或发红。
药品禁忌:
对本品过敏的患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丁丙诺啡与阿片受体的结合率低、分离速度慢决定了其作用时间长,因此在拮抗丁丙诺啡的作用时应使用大剂量纳洛酮,对丁丙诺啡的拮抗作用需要逐渐增强逆转效果,缩短呼吸抑制的时间。
2、甲己炔巴比妥可阻断纳洛酮诱发阿片成瘾者出现的急性戒断症状。
3、不应把本品与含有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长链高分子阴离子或任何碱性的制剂混合。在把药物或化学试剂加入本品溶液中以前,应首先确定其对溶液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注意事项:
1、本品应慎用于已知或可疑的阿片类药物躯体依赖患者,包括其母亲为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的新生儿。对这种病例,突然或完全逆转阿片作用可能会引起急性戒断综合征。
2、由于某些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时间长于纳洛酮,因此应该对使用本品效果很好的患者进行持续监护,必要时应重复给药。
3、本品对非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和左丙氧芬引起的急性毒性的控制无效。只能部分逆转部分性激动剂或混合激动剂/拮抗剂(如丁丙诺啡和喷他佐辛)引起的呼吸抑制,或需要加大纳洛酮的用量。如果不能完全响应,在临床上需要用机械辅助治疗呼吸抑制。
4、在术后突然逆转阿片类抑制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出汗、发抖、心悸亢进、血压升高、癫痫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肺水肿以及心脏停搏,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术后患者使用本品过量可能逆转痛觉缺失并引起患者激动。
5、有心血管疾病史,或接受其它有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低血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肺水肿)的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慎用本品。
6、应用纳洛酮拮抗大剂量麻醉镇痛药后,由于痛觉恢复,可产生高度兴奋。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甚至肺水肿和心室颤动。
7、由于此药作用持续时间短,用药起作用后,一旦其作用消失,可使患者再度陷入昏睡和呼吸抑制。用药需注意维持药效。
8、伴有肝脏疾病、肾功能不全/衰竭患者使用纳洛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应慎用本品。
9、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对小鼠和大鼠进行生殖毒性试验的剂量分别为人常用剂量的4至8倍,结果未显示纳洛酮有胚胎毒性或致畸毒性。由于未在妊娠妇女进行足够的和有效的研究,因此妊娠妇女只有在必要时才考虑用药。
(2)母亲依赖常伴有胎儿依赖,因此在对已知或可疑的阿片依赖妊娠妇女使用本品之前应考虑对胎儿的危险。纳洛酮可透过胎盘,诱发母亲和胎儿出现戒断症状。轻至中度高血压患者在临产时使用纳洛酮应密切监护,以免发生严重高血压。
(3)还不清楚本品是否会影响临产和/或分娩时间。不过,公布的研究显示在临产时使用纳洛酮不会对母亲和新生儿产生不良作用。
(4)还不清楚本品是否会通过人乳分泌。因为药物可能会分泌到人乳中,因此哺乳妇女应慎用本品。
10、儿童用药:
(1)对患儿或新生儿使用本品可逆转阿片类作用。阿片类中毒患儿对本品的反应很强,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至少24小时的密切监护,直到本品完全代谢。
(2)在分娩后开始不久给母亲使用本品,对延长新生儿生命的作用只能维持2小时。如果需要的话,在分娩后可直接给新生儿使用本品。
11、老年用药:没有足够的65岁和65岁以上患者使用本品的临床试验,未发现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对纳洛酮反应的差异。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的剂量选择需慎重,考虑到肝脏、肾脏或心脏功能降低和伴随疾病或其它药物治疗的几率较大,应从小剂量开始用药。
12、药物过量:对使用本品过量的患者应进行对症治疗,并严密监护。
(1)成人患者:在一项小型试验中,志愿者接受24mg/70kg药物的治疗未出现毒性。
在另一项试验中,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接受了4mg/kg(10mg/m2/min)纳洛酮的治疗,随后剂量改为2mg/kg/hr,共用药24小时。23例患者在使用纳洛酮后出现了不良反应,7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癫痫发作(2例)、严重高血压(1例)以及低血压和/或心搏徐缓(3例)。
对健康志愿者给药2mg/kg,有报道称,出现了认知损害和行为异常包括易激惹、焦虑、压力大、多疑、悲伤、注意力不集中和厌食。此外,还报道了躯体症状包括头晕、心情沉重、出汗、恶心和胃痛,报道的行为症状持续2-3天。
(2)儿科患者:地芬诺酯盐酸盐和硫酸阿托品过量的患儿最多只能使用2.2mg纳洛酮。儿科报道了一个2岁半的患儿在治疗地芬诺酯盐酸盐和硫酸阿托品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时,不小心使用了20mg纳洛酮,患儿情况良好,恢复后无后遗症。还有报道称一个4岁半患儿在12小时内使用了2.2mg纳洛酮,未出现后遗症。
临床应用:
1、柳平,阮垂云,曹书芳,张耀慧通过进行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得出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脑水肿程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血肿吸收。(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02):174-176.)
2、张芬,郑艳,庄凤娟通过进行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伴昏迷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得出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出血伴昏迷患者的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和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大。(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3):13-17.)
3、陈晓妹通过进行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伴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得出结论醒脑静注射液、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脑出血伴昏迷患者可促使病人恢复意识,有效治疗或控制病情。(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7):9245+9248.)
药品鉴别:
1、取本品适量,置瓷蒸发皿中,于沸水浴中蒸干,加枸橼酸醋酐试液1滴,在80-90℃水浴中加热3-5分钟,显紫红色。
2、取本品,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280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63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3、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药品检查:
1、pH值:应为30-4.0(通则0631)。
2、杂质Ⅱ: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取盐酸纳洛酮对照品适量,加0.1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制成每1ml中含0.2mg的溶液,取10ml,置25ml量瓶中,加0.4%三氯化铁溶液1ml,置水浴中加热10分钟,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含杂质Ⅱ的系统适用性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系统适用性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出峰顺序依次为盐酸纳洛酮与杂质Ⅱ;精密量取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的色谱中如有与杂质Ⅱ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其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0.53,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4.0%)。
3、细菌内毒素:取本品,依法检查(通则1143),每1mg盐酸纳洛酮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25EU。
4、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2)。
药品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辛烷磺酸钠溶液(取1-辛烷磺酸钠1.36g与氯化钠1.0g,加水580ml使溶解,摇匀)-甲醇磷酸(580:42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9nm。理论板数按纳洛酮峰计算不低于1000。
2、测定法: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用稀释剂(取乙二胺四醋酸二钠150mg,置200ml量瓶中,加盐酸0.9ml,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盐酸纳洛酮0.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盐酸纳洛酮对照品,精密称定,同法操作。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3、本品为盐酸纳洛酮的灭菌水溶液。含盐酸纳洛酮(C19H21NO4·HCl)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