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注射用赖氨匹林药品名称拼音: Zhusheyong Lai′anpilin药品概述: 注...
养生
药品名称: 注射用赖氨匹林
药品名称拼音: Zhusheyong Lai′anpilin
药品概述:
注射用赖氨匹林,西药名。为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发烧及轻、中度疼痛。
药品类型-1: 西药
药品类型-2: 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乙类
参考价格: 2.47元-67.00元
药品成分:
本品的主要成分为赖氨匹林。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适应状:
本品适用于发烧及轻、中度疼痛。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以4ml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注射。
1、成人:一次0.9-1.8g,一日2次。
2、儿童:一日按体重10-25mg/kg,分2次给药。
规格:
(1)0.25g;(2)0.5g;(3)0.9g;(4)1.8g。(按赖氨匹林C15H22N2O6计)
储藏方法:
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不良反应(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短期应用不良反应较少,偶有轻微胃肠道反应(如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用量较大时严重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长期应用消化性溃疡发病率较高。
2、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本品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抑制凝血酶原的合成,延长出血时间,可予维生素K防治。长期使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发生出血倾向。
3、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长期应用本品可出现转氨酶升高、肝细胞坏死及肾脏损害,及时停药可恢复。
4、水杨酸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视听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有精神紊乱、呼吸加快、酸碱平衡失调和出血等,甚至可出现休克。
5、过敏反应:少数病人用药后出现皮疹、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或粘膜充血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其中哮喘较多见,而且多发于30岁以上中年人,于用药数分钟后发生呼吸困难、喘息,称为“阿司匹林哮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已报道的严重皮肤损害包括:大疱性皮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剥脱性皮炎等。
6、瑞氏综合征:16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1-2周内患有水痘或流感样症状的儿童和青少年不应使用本品。如该人群使用本品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及烦躁不安等表现,应警惕瑞氏综合征。此种情况虽然少见,但神经系统症状进展迅速,可危及生命。
药品禁忌:
下列情况应禁用:
1、已知对本品过敏的患者。
2、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后诱发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应的患者。
3、禁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围手术期疼痛的治疗。
4、有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病史的患者。
5、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者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的患者。
6、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药物相互作用:
1、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可因与本品同用而加强和加速。
2、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同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3、尿碱化药(碳酸氢钠等)、抗酸药(长期大量应用)可增加本品自尿中排泄,使血药浓度下降。但当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用碱性药物,又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升高到毒性水平。碳酸酐酶抑制药可使尿碱化,但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不仅能使血药浓度降低,而且使本品透入脑组织中的量增多,从而增加毒性反应。
4、尿酸化药可降低本品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的患者加用尿酸化药后可能导致本品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增加。
5、糖皮质激素可增加水杨酸盐的排泄,同用时为了维持本品的血药浓度,必要时应增加本品的剂量。本品与糖皮质激素长期同用,尤其是大量应用时,有增加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的危险性,不主张将此两类药物同时应用。
6、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消化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及引起出血的危险。
7、与甲氨蝶呤同用时,可减少甲氨蝶呤与蛋白的结合,减少其从肾脏的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而增加毒性反应。
8、丙磺舒或磺吡酮的排尿酸作用,可因同时应用本品而降低;当水杨酸盐的血浓度>50μg/ml时即明显降低,>100-150μg/ml时更甚。此外,丙磺舒可降低水杨酸盐自肾脏的清除率,从而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
注意事项:
1、避免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选择性COX-2抑制剂合并用药。
2、根据控制症状的需要,在最短治疗时间内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可以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3、在使用所有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的不良反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警示症状,也无论患者是否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史或严重的胃肠事件病史。既往有胃肠道病史(溃疡性大肠炎,克隆氏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使病情恶化。当患者服用该药发生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时,应停药。老年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不良反应的频率增加,尤其是胃肠道出血和穿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
4、有高血压和/或心力衰竭(如液体潴留和水肿)病史的患者应慎用。
5、和所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一样,本品可导致新发高血压或使已有的高血压症状加重,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服用噻嗪类或髓袢利尿剂的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时,可能会影响这些药物的疗效。高血压病患者应慎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包括本品。在开始本品治疗和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
6、针对多种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NSAIDs药物持续时间达3年的临床试验显示,本品可能引起严重心血管血栓性不良事件、心肌梗塞和中风的风险增加,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所有的NSAIDs,包括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药物,可能有相似的风险。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其风险更大。即使既往没有心血管症状,医生和患者也应对此类事件的发生保持警惕。应告知患者严重心血管安全性的症状和/或体征以及如果发生应采取的步骤。患者应该警惕诸如胸痛、气短、无力、言语含糊等症状和体征,而且当有任何上述症状或体征发生后应该马上寻求医生帮助。
7、NSAIDs,包括本品可能引起致命的、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例如剥脱性皮炎、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EN)。这些严重事件可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出现。应告知患者严重皮肤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在第一次出现皮肤皮疹或过敏反应的其他征象时,应停用本品。
8、该药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医生应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如果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症状和体征,应立即停药并及时治疗。
9、该药可引起严重皮肤损害,包括大疱性皮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剥脱性皮炎等。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诊。
10、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易于通过胎盘,妊娠早晚期用药都有致畸危险,长期使用可使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增多等,故禁用;也可在乳汁中排泄,长期大剂量用药时婴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故哺乳期妇女也不宜用。
11、儿童用药:16岁以下儿童慎用,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儿童用药后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参见【不良反应】。
12、老年用药: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下降用本品易出现毒性反应,故应减少剂量。
13、药物过量:本品剂量过大(一日相当于阿司匹林5g以上)可致水杨酸反应,应立即停药,予含碳酸氢钠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以加速水杨酸盐从尿中排泄。严重过量者可考虑血液透析或腹腔透析;如有出血,给予输血或补充维生素K。
临床应用:
张卫华通过对注射用赖氨匹林致30例不良反应分析,得出结论应重视注射用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302-303.)
药品鉴别:
1、取本品的水溶液(1→500)5ml,煮沸,放冷,加茚三酮试液1ml,置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即显蓝紫色。
2、在阿司匹林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在赖氨酸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4、取本品适量,加0.05mol/L硫酸溶液溶解并制成每1ml中约含8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276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药品检查:
1、酸度:取本品0.9g,加水50ml溶解后,依法测定(通则0631),pH值应为4.5-6.5。
2、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0.9g,加水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与黄色3号标准比色液(通则0901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3、游离水杨酸:临用新制。取阿司匹林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水杨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8%冰醋酸乙腈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中约含4.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赖氨匹林有关物质项下的方法测定。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与水杨酸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不得过赖氨匹林标示量的1.0%。
4、干燥失重:取本品,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8%(通则0831)。
5、异常毒性:取本品适量,加灭菌注射用水制成每1ml中含2.2mg的溶液,依法检查(通则1141),按静脉注射法给药,应符合规定。
6、细菌内毒素:取本品,依法检查(通则1143),每1mg赖氨匹林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0.14EU。
7、无菌:取本品,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中约含180mg的溶液,经薄膜过滤法处理,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对照菌,依法检查(通则1101),应符合规定。
8、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2)。
药品含量测定:
1、阿司匹林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冰醋酸(40:6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6nm。理论板数按阿司匹林峰计算不低于2000。
3、测定法:临用新制。取装量差异项下内容物,混合均匀,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赖氨匹林10mg),置25ml量瓶中,加冰醋酸2ml使溶解,用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阿司匹林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4、赖氨酸:取装量差异项下内容物,混合均匀,精密称取适量,加0.02mol/L盐酸溶液并定量稀释成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用适宜的氨基酸分析仪或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测定;另取盐酸赖氨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制成相应浓度的对照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赖氨酸的含量,即得。
5、本品为赖氨匹林的无菌粉末。按平均装量计算,含赖氨匹林(C15H22N2O6)以阿司匹林(C9H8O4)计应为标示量的49.7%-60.7%,以赖氨酸(C6H14N2O2)计应为标示量的40.3%-49.3%。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