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益肾蠲痹丸药品名称拼音: Yishen Juanbi Wan药品概述: 益肾蠲痹丸,中成...
养生
药品名称: 益肾蠲痹丸
药品名称拼音: Yishen Juanbi Wan
药品概述:
益肾蠲痹丸,中成药名。由骨碎补、熟地黄、当归、徐长卿、土鳖虫、僵蚕(麸炒)、蜈蚣、全蝎、蜂房(清炒)、广地龙(酒制)、乌梢蛇(酒制)、延胡索、鹿衔草、淫羊藿、寻骨风、老鹳草、鸡血藤、葎草、生地黄、虎杖组成。具有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的功效。用于症见发热,关节疼痛、肿大、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
药品类型-1: 中成药
药品类型-2: 祛湿剂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乙类
参考价格: 298.00元-398.00元
药品成分:
骨碎补、熟地黄、当归、徐长卿、土鳖虫、僵蚕(麸炒)、蜈蚣、全蝎、蜂房(清炒)、广地龙(酒制)、乌梢蛇(酒制)、延胡索、鹿衔草、淫羊藿、寻骨风、老鹳草、鸡血藤、葎草、生地黄、虎杖。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小丸;味微苦、涩。
适应状:
本品用于症见发热,关节疼痛、肿大、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8-12g,一日三次。
规格:
每袋装8g。
储藏方法:
密闭,防潮。
有效期:
执行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68-(Z-10)-92(Z)。
不良反应(副作用):
尚不明确。
药品禁忌:
1、妇女月经期经行量多停用。
2、过敏体质和湿热偏盛者慎用本品。
6、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注意事项:
1、对曾服用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在服用本丸疼痛减轻后才可逐渐递减原服用药物,不可骤停。
2、本品服用后偶有皮肤瘙痒过敏反应和口干、便秘、胃脘不适。如见皮肤瘙痒、丘疹,此与虫类药异体蛋白质过敏有关,可用地肤子30g、徐长卿15g、白藓皮30g,煎汤服用。过敏者也可以选用抗过敏药(扑尔敏)对症治疗。过敏严重者停止服用。
3、胃脘不适,可用温水加蜂蜜分二次送服以减轻或消除不适症状,可用生黄芪15g、莪术6g、淮山药20g、凤凰衣6g,煎汤服用。
4、口干,可用麦冬10g、肥玉竹10g、北沙参15g泡茶饮用。肝肾阴虚患者可同服六味地黄丸。
5、便秘,可用麻仁丸6g,口服。
6、对病程较长,久治难愈的病人,建议按疗程长期服用。
7、本品含寻骨风药材,该药材含马兜铃酸,马兜铃酸可引起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
8、本品为处方药,必须凭医师处方购买,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并定期检查肾功能,如发现肾功能异常应立即停药。
临床应用:
1、瞿爱华通过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评价,得出结论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9):156-157)
2、安如磐,李现林通过益肾蠲痹丸配合中药热奄包等综合治疗寒湿留注型膝关节滑膜炎临床观察,得出结论益肾蠲痹丸内服配合中药热奄包外敷等综合疗法治疗寒湿留注型膝关节滑膜炎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同仁推广。(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01):127-130)
药品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体壁碎片无色,表面有极细的菌丝体。体壁碎片淡黄色至黄色,有网状纹理及圆形毛窝,有时可见棕褐色刚毛。体壁碎片淡棕色或近无色半透明,表面有极细的菌丝体,有时可见黄棕色刚毛。可见无色丝状物。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20ml,置60℃水浴浸提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7页)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粉末1g,加氨水适量,润湿半小时,加石油醚(60-90℃)20ml,置水浴60℃浸提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加石油醚(60-90℃)使溶解,制成每1ml含0.1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7页)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氨水(6:4: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碘熏2分钟,挥去碘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黄色荧光斑点。
药品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8页)。
药品含量测定:
1、取本品20g,研细,精密称取5g,加氯水适量使湿润,放置半小时,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适量,容器用氯仿洗涤数次,洗液并入索氏提取器中,加热回流6小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石油醚(60-90℃)使溶解,置5ml容量瓶中,容器用石油醚(60-90℃)适量洗涤,洗涤并入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105℃干燥至恒重的延胡索乙素对照品,加石油醚(60-90℃)制成每1ml含0.1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7页)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5μl,对照品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氨水(6:4: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碘熏10分钟,取出稍挥去碘,在100℃烘15分钟,取出,照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7页,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345nm,λR=307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2、本品含延胡索按延胡索乙素(C21H25O4N)计算,每g不得少于5.0μg。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