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术语
None
名称: 不迁正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出处: 《黄帝内经》 概念: 司天之六气不得应时而至 概述: 不...
养生
名称: 不迁正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出处: 《黄帝内经》
概念: 司天之六气不得应时而至
概述:
解读:
应用领域:
新司天未得迁正,即厥阴不迁正、少阴不迁正、少阳不迁正、太阴不迁正、阳明不迁正、太阳不迁正,其病皆在于三阴三阳之气相关之经络脏腑。
厥阴风木之气不得迁至正位,则本年的风木温暖之所不能应时施化,花卉枯萎。人们常出现小便淋漓,目睛转动不灵,转筋,容易发怒,小便色红等症状。厥阴风木欲司令,太阳寒水之气不退,因而气候得不到正常的温暖,故春令失时。
少阴君火之气不得迁至正位,则冷气不退,春天先冷而后寒,温暖的气候不能应时而临。人们常出现寒热,四肢烦疼,腰脊强直等症状。厥阴风木之气虽然有余,但不退位的时间终究是不会超过应迁正的君火的。
太阴湿土之气不得迁至正位,云雨之气不能及时布化,万物当生长发育而不能生发,致使枯焦不荣。人们常出现手足肢节肿满,腹大水肿,胸腹胀满,嗳气不食,完谷不化,两胁支满,四肢沉重不举等症状。太阴湿土之气欲行令,但少阴君火不退位,则气候依然炎热,干旱而无雨。
少阳相火之气不得迁至正位,炎热的气候不能主令,则苗莠不能繁茂,酷暑延至秋天,肃杀之气晚到、霜雾不能及时下降。人们常患疟疾,或有骨蒸、心悸、惊骇等症状,严重的可发生出血现象。
阳明燥金之气不得迁至正位,少阳相火的暑热之气留恋不退,秋金的肃杀之气不能以时降临,草木反而繁荣。人们常出现寒热,鼻流清涕,喷嚏时作,皮毛不泽,爪甲枯焦,甚至气喘咳嗽,呼吸息粗,情绪悲哀等症状。由于相火不退,炎热的气候依旧存在,故清凉肃杀之气不能及时施化,而肺病容易复发。
太阳寒水之气不得迁至正位,则冬令的清寒之气因不能入位而迟迟不前,不前则留于春季而春寒。阳明燥金肃杀的霜露下降于前,太阳寒水的冰雪凝结于后,如果阳光复而得治,则凛冽的寒气就有会发生,白色如雾的云到一定的时候会出现。人们常患疫疠病,喉闭嗌干,烦躁而渴,呼吸喘促有声。太阳寒水之气的到达,必须等侯阳明燥金之气退却,才能司天,如果燥气过时而不退,那么人就要生病了。
参考文献:
1、主编: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5月
2、主编:唐雪梅,张同远,.《素问白话解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10月
3、谢观编;赖鸿铭等整理点校.《中国医学大辞典》: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