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术语
None
名称: 五色痢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出处: 《时病论》 概念: 病名,指痢下脓血呈现多种颜色 概述:...
养生
名称: 五色痢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出处: 《时病论》
概念: 病名,指痢下脓血呈现多种颜色
概述:
解读:
五色痢是痢疾的一种,痢疾古代又称为肠澼,最早见于《素问·太阴阳明论》:“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人五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杂痢谓痢无定色,或水谷,或脓血,或青或黄或赤或白,变杂无常,或杂色相兼而痢也。”从描述上来看,杂痢类似于五色痢。《时病论·五色痢》:“五色痢者,五色脓血相杂而下也,若有脏腑尸臭之气则凶。因于用滞涩太早,或因滞热下之未尽,蕴于肠胃,伤脏气也。”提出了五色痢的病名,并指出病因病机。
五色痢是一种杂具各色的痢疾,因为五脏之色皆见于外,属邪气深重,五脏皆败的表现,故预后不良。本病可见于现代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应用领域:
(一)病因病机:
本病有有虚证和实证之分。实证多因止涩太早,或下之未净,热毒留滞肠中所致,虚证多因痢症久延,脏气受损,脾肾两伤所致。亦有正虚邪恋,虚实夹杂者。
(二)临床表现:
本病在临床表现痢下脓血呈现多种颜色同时可兼见其余各种痢疾的临床表现,如发热、里急后重等。
(三)治法方药:《时病论》卷三以初起者为实,日久者为虚,脉实有力者为实,脉虚无力者为虚。补虚以补火生土法,泻实以清痢荡积法。
1、补火生土法:
淡附片 肉桂 菟丝子 破故纸 吴茱萸 益智仁 苏芡实 莲子肉
2、清痢荡积法
广木香 黄连 生军 枳壳 黄芩 白芍粉 甘草 葛根 鲜荷叶
参考文献:
1、陆拯.《近代中医珍本集温病分册》: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
2、刘昌燕,陈继寅.《幼科三书讲记》: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年
3、李经纬等.《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4、李湘云.《温病学辞典》: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年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