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术语
None
名称: 小满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 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5月21日或...
养生
名称: 小满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 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5月21日或22日,自太阳到达黄经60°时开始
概述:
解读:
农历推算四季气候而划分的二十四个单位。《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谓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每一季节管六个节气,四个季节组成一岁。每一节气表示四季气候变更的每一阶段。一年二十四节气,按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小满是收获的前奏,也标志炎热夏季的正式开始。每年公历的5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为什么把此时称为小满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意思是指这时期我国的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麦粒看起来好像饱满了,其实还只灌了个“半饱”,还未成熟,故称“小满”。
我国古代有“小满三候”之说,即第一候苦菜秀,第二候靡草死,第三候小暑至(第三候在《金史志》中改为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应用领域:
(一)小满养生
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同时,小满时节小麦进入灌浆阶段,人也进入升阳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也要特别强调小满时节的升阳理论原则。下面简单叙述小满节气的养生要点。
1、起居:添衣防病,早起晚睡
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同时也应当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规律,早起晚睡,但要保证睡眠时间,以保持精力的充沛。
2、运动:适当运动
可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如下棋、书法、钓鱼等,怡养性情,同时,也可在清晨参加体育锻炼,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为宜,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
3、饮食:饮食清淡,补充能量
小满后不但天气炎热,雨水也较多,饮食调养宜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小满时节,万物繁茂,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应及时适当补充,才能使身体的五脏六腑不受损伤。
4、精神:平和心境
小满时风火相煸,人们也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广,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
(二)小满防病
小满是收获的前奏,也是炎热夏季的开始,更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期。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养生意识,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1、小满谨防皮肤病
初夏时节,是升发的季节,同时夏天天气闷热潮湿,就为皮肤病发作提供了条件,容易引发风湿症、脚气、湿疹等皮肤病。因此,要有的放矢地加以预防和治疗。一是应该特别注意饮食调养,日常饮食应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要经常吃点具有清热、健脾、利湿之效的食物;二是注意不要被雨淋,要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以免外感湿邪;三是穿着衣物应选择透气性好的,以纯棉质地和浅色衣服为最好,这样既可防止吸热过多,又可透气,避免湿气郁积。
2、“小满”小心内热上火
在小满节气里,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很容易让人产生内热。预防热病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多饮水,且以温开水为好,以促进新陈代谢、排出内热;二是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等,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热之品;三是要生活规律,尽量不要加班加点,多进行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活动,以缓解精神压力,促进食物消化吸收,防止内热的产生。
3、预防腹痛、腹泻等湿热病
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人们往往用冷饮消暑降温,但冷饮过量会导致腹痛、腹泻等病症。首先应注意“病从口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注意饮食习惯,多喝白开水、吃新鲜的食品,少吃散装肉制品。预防胜于治疗。夏天一定要注意食物的卫生与清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腹泻发生时,要特别注意饮食,不要吃大鱼大肉,不要进食冰镇、油炸、刺激的食物,而要从少量、清淡、半流质的饮食开始,逐渐增加饮食量,让胃肠道有一个休息康复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经纬.《中医大辞典·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张红星、左祖俊.《二十四节气与养生》: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