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术语
None
名称: 止血定痛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 止血为主并兼镇定止痛的治疗方法 概述: 止血定痛为治法...
养生
名称: 止血定痛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 止血为主并兼镇定止痛的治疗方法
概述:
解读:
止血定痛为治法名,以止血为主,阵痛为辅的治法,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出血,胃酸过多等出血疼痛性疾病。
应用领域:
(一)常用止血定痛中药
1、地榆: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2、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多研末吞服,1~1.5g;煎服,3~10g,亦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3、血余炭:苦,平。归肝、胃经。收敛止血,化瘀利尿。煎服,6~10g;研末服,1.5~3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4、芥子:辛、温,归肺经。散结通络止痛,温肺豁痰利气。外用适量,研磨醋调敷。内服3~10g。
使用注意:外敷有发泡作用,皮肤过敏者忌用。
5、虫白蜡:甘、温,归肝经。止血、生肌。
6、马钱子:苦、寒、有大毒,归肝、脾经。通络散结,消肿定痛。外用适量,研末吹喉或调涂,内服0.3~0.6g。
7、白胶香:辛、苦、平。归脾、肝、肺经。活血凉血,解毒止痛。外用适量,研磨撒敷、调敷或制膏摊贴。内服3~6g。
8、断血流:微苦、辛、凉,归肝经。止血,外用适量,研磨或取鲜品捣烂敷患处,内服9~15g。
(二)止血定痛常用方剂
1、止血定痛片《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三册》
组成:三七、花蕊石(煅)、海螵蛸、甘草。
作用: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
方解:方中三七祛瘀止血止痛,且有止血不留瘀之特点;花蕊石酸涩止血祛瘀;海螵蛸收敛止血,制酸止痛;甘草缓急定痛,调和诸药。本品味淡而后甘甜,为灰黄色片剂。每片相当于原生药0.43g。内服,1次6片、1日3次。密封。
主治: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出血,胃酸过多等。
2、止血定痛散《伤科大成》
组成:生南星、血竭、煅龙骨、生大黄、降香末、陈石灰、棉花炭、黄连、儿茶(或加牛黄、犀角屑)。为末,每次少许掺患处。
作用:止血定痛。
主治:刀斧伤破出血。
参考文献:
1、袁钟等.《中医辞海上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1995年
2、余传隆.《中药辞海第一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年12月
3、曹洪欣,刘保延总主编,李剑,曾召主编.《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治则治法与针灸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
4、于秀路等主编.《新编外用药物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