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术语
None
名称: 不可挂以发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出处: 《黄帝内经》 概述: 针灸学名词。不可挂以发中的“发...
养生
名称: 不可挂以发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出处: 《黄帝内经》
概述:
解读:
有关此句的论述首见于《小针解》篇,原文为:“不可挂以发者,言气易失也,叩之不发者,言不知补泻之意也。血气已尽而气不下也”。由于受到此段中“气易失也”一句的影响,后世医家多将“不可挂以发”中“发”字解释为“毫发”。如马莳在《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中曰:“知机之道者,唯此一气而已,犹不可挂以发以间之。”张志聪曰:“静守于来往之间,而补泻之,少差毫发之间,则失矣。”善按:《大戴礼·曾子天圆篇》中言“律居阴而治阳,暦居阳而治阴,律暦迭相治也,其间不容发。”张介宾曰:“不可挂以发,极言其精不可乱也;叩之不发,用失其道,则气不至也。”现代王宏图、郭霭春、孙国中等在前人注解的基础上,都一致将“不可挂以发”解释为“不可差之毫发”,而把“叩之不发”解释为“扣住弩机而不发射”,将句中的“发”字解释为“发射”。
应用领域:
指导针刺治疗
《灵枢·九针十二原》:“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原文告诫我们在针刺治疗时,邪气旺盛的时候,切不可迎其势而用补法,邪气已去,切不可用追逐邪气的泻法。懂得气机虚实变化的医生,治疗不会有豪发之误差,不懂气机虚实变化的医生,好比箭在弦上而不发射,贻误治疗时机。所以必须针对经气的运行注来盛衰的情况,严格确定针刺补泻的时机。
附注:
现代医者对“不可挂以发”的新认识
《九针十二原》云:“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者,叩之不发”,从此段话的论述来看,“不可挂以发”“叩之不发”是针对“粗守关,上守机”中的“机”道而进行的说明,而这里所讨论的“机”道是基于“刺之微在速迟”中的“刺”而言的。换言之,“不可挂以发”“叩之不发”是对“刺”法的讨论。从诸多医家对“叩之不发”的解释可以看出,《九针十二原》的作者是借助箭与弩机弓弦之间关系的描述,来形象说明针刺过程中针与经脉之间的关系,即用箭比喻针,用弓弦比喻经脉。对“不可挂以发”的解释也应如此,此句中的“发”同样应做“发射”理解。
“不可挂以发”中“挂”有悬挂之意,原句中“挂”可以理解为弓已经张开,箭在弦上,将发又未发时的状态。“以”可以作连词用,“发”解释为发射。“不可挂以发”就是说,箭已在弦上,弓也已经张满,箭随时都可能脱离弓弦而发射出去。而现在的要求是要保持箭与弦之间的悬挂状态,不能让箭发射出去。联系针刺的操作,则是说明针尖与经脉要保持一种相互牵引的力,也就是现在所言的得气。这种力很微弱,极易失去而造成针尖脱离经脉的后果。这也就是《小针解》所说的“气易失也”。可见,“气易失也”与“差之毫发”并没有关系;“叩之不发”,有箭固守在弓弦之上不欲发射的意思。其隐藏的意思是,弓未张开,箭只是停留在弓弦上。联系针刺,则是要说明针尖与经脉之间没有力的出现,并没有引动经气,针仅仅是刺入经脉,对经脉只是形成刺激而已。而这也正是《小针解》所说的“不知补泻之意也,血气已尽而气不下也”。从以上论述可看出,“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者,叩之不发”这句话对针刺的要求是,针刺得气是前提,即“不可挂以发”;实施补泻则是必要的,即不能“叩之不发”。
参考文献:
1.吴颢昕.《灵枢经白话解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2 鹏飞,郑文艳,指导老师:刘世琼,浅谈对“不可挂以发”“叩之不发”的认识,内蒙古中医药,2009年22期.
3.李剑.《治则治法与针灸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