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术语
None
名称: 五损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出处: 《疠疡机要》 概念: 证名,指麻风毒邪侵及内脏的重症 概述...
养生
名称: 五损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出处: 《疠疡机要》
概念: 证名,指麻风毒邪侵及内脏的重症
概述:
解读:
应用领域:
麻风即癞,也称厉,此症自古以为恶疾,症状虽发于体表,而往往影响内脏;因此见到局部不同的症状,就可诊断出五脏是否损伤,所以对麻风病有五损五死症的论断,也是藏象学说在中医外科诊断上的应用。
五损症和五死症,多是内脏损伤的表现,表现的症状不同,损伤程度就有轻重,因此,预后也各有不同。五损的症状较轻,内脏损伤也就轻;五死的症状较重,内脏损伤也就重。
五损五死症的论断,在这里虽专指麻风病而言,但对一般的疮疡也是适用的,尤其是五死症的判断,应用得更广泛,如诊断脱疽,也有“血死心败,筋死肝败,肉死脾败,皮死肺败,骨死肾败”的论述。
附注:
《难经》中亦有五损,《难经·十四难》云:“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治损之法奈何?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本段经文对诊治虚损病证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2、穆瑞五.《麻风病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
3、上海市中医学会.《祖国医学 藏象学说的理论与运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年
4、周天寒、张安富,《难经》五损证治及其临床应用,四川中医,1993年第2期,24页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