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冲阳穴别名: 会原、趺阳、卫阳、会源 出处: 《灵枢·本输》 隶属: 足阳明胃经 位置: 位...
养生
名称: 冲阳穴
别名: 会原、趺阳、卫阳、会源
出处: 《灵枢·本输》
隶属: 足阳明胃经
位置: 位于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状骨关节处,可触及足背动脉
主治: 胃痛、口眼歪斜、癫狂痫、足痿无力
功能: 清泻胃热,镇惊安神,祛风活络。
操作: 直刺0.3-0.5寸
主要配伍: 配列缺穴治偏风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1、胃痛。
2、口眼歪斜。
3、癫狂痫。
4、足痿无力。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痛、食欲不振、头痛、面瘫、牙痛、齿龈炎、足背痛、疟疾、精神病、癫痫、热病、下肢疼或麻痹、足关节炎等。
2、现代研究,有报道针刺冲阳穴,在X线下观察可见胃蠕动减慢。针刺冲阳穴,可引起心率减慢,增强心肌收缩力,在心电图上可看到P波、R波、P-R间期、Q-T间期的持续延长,但不十分显著。
配伍:
1、配曲池穴治肘中痛。
2、配人中穴、太渊穴、吕细穴治上牙痛。
3、配风府穴、大椎穴、陶道穴、太渊穴、间使穴、合谷穴等治疟疾。
4、配神门穴、后溪穴治发狂穴、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5、配地仓穴治偏风口㖞。
6、配足三里穴、仆参穴、飞扬穴、复溜穴、完骨穴治足痿无力。
7、配临泣穴、侠溪穴、足十宣穴治足跗发热穴、五指节痛。
相关论述:
1、《针灸大成》:“主偏风口眼喎,跗肿,齿龋,发寒热,腹坚大,不嗜食,伤寒病振寒而欠,久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足缓履不收,身前痛。”
2、《备急千金要方》:“冲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完骨主足痿失履不收。”
3、《医经理解》:“冲阳,阳之冲,故动脉独大,在足跗上五寸高骨间动脉,去陷谷二寸。”
4、《针灸甲乙经》 :“在足趺上五寸骨间动脉上,去陷谷三寸。”
5、《医宗金鉴》:“从解溪下行足跗上,即脚面也,高骨间动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