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大横穴别名: 肾气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太阴脾经 位置: 位于腹部,脐中旁开4...
养生
名称: 大横穴
别名: 肾气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太阴脾经
位置: 位于腹部,脐中旁开4寸
主治: 腹痛、腹泻、便秘
功能: 温中散寒,调理肠胃,宣通腑气。
操作: 直刺1 -2寸
主要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肠道蛔虫病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肠炎、习惯性便秘、久痢、肠麻痹、肠寄生虫、四肢痉挛、多汗症等。
2、现代研究,针刺大横穴对肠功能障碍患者,可使肠功能正常化。对于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有显著疗效。对于儿童肠道蛔虫治疗也有显著效果。临床观察,针刺一次排虫率为25.19%,两次排出者增加为42.5%,三次者增加53.3%,平均排虫为86.9%,针刺三次较针刺一次为好。
配伍:
1、配中脘穴、气海穴、三里穴、三阴交穴治寒痢。
2、配大肠俞穴、天枢穴、气海穴、支沟穴、照海穴、丰隆穴、阴陵泉穴治便秘。
3、配腹结穴、水分穴、中脘穴、下脘穴、气海穴、中注穴等治臌胀。
4、配中脘穴、气海穴、三里穴、三阴交穴治寒痢。
相关论述:
1、《医经理解》:“大横上直两乳,横直脐旁,故谓之大横也。”
2、《针灸甲乙经》:“在腹哀下三寸,直脐旁。”
3、《铜人针灸经》:“在腹哀下三寸五分,直脐旁。”
4、《医宗金鉴》:“腹结上行一寸三分,去腹中行亦旁开三寸半。”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