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大迎穴别名: 髓孔 出处: 《素问·气穴论》 隶属: 足阳明胃经 位置: 面部,下颌角前方,...
养生
名称: 大迎穴
别名: 髓孔
出处: 《素问·气穴论》
隶属: 足阳明胃经
位置: 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主治: 口角歪斜、颊肿、齿痛
功能: 利窍通关,清热解毒,宁心安神。
操作: 斜刺或平刺0.3-0.5寸
主要配伍: 配龈交穴、上关穴、翳风穴治口噤不开引鼻中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位于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分支及颊神经。
详细主治:
口角歪斜、颊肿、齿痛等局部病证。
详细操作:
正坐或仰卧位,闭嘴鼓腮,在下颌骨边缘现一沟形,按之有动脉搏动处取穴。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艾炷炙3-7壮,或艾条炙3-5分钟。
临床运用:
配伍:
1、配龈交穴、上关穴、翳风穴治口噤不开引鼻中。
2、配地仓穴、鱼际穴、通里穴治失音不语。
3、配听会穴、曲池穴治齿痛恶寒。
4、配下关穴治牙关脱臼。
5、配合谷穴、地仓穴、承浆穴治口眼歪斜。
6、配后溪穴、颊痛穴、合谷穴治两腮颊痛红肿。
7、配手五里穴、臂臑穴治颈部瘰疬。
8、配兑端穴、龈交穴、承浆穴治癫疾。
相关论述:
1、《灵枢·寒热病》:“臂阳明有入頄遍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龋取之。”
2、《会元针灸学》:“大迎者,大是大冲脉也,迎者,迎其气血精液之来也,故名大迎。”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