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带脉穴出处: 《灵枢·癫狂》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位于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垂线与...
养生
名称: 带脉穴
出处: 《灵枢·癫狂》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位于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主治: 月经不调、闭经、赤白带下、疝气、腰痛、胁痛
功能: 调经止带,益肾强腰。
操作: 直刺1- 1.5寸
主要配伍: 配侠溪治月水不通、小腹坚痛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1、月经不调、闭经、赤白带下等妇科病。
2、疝气。
3、腰痛,胁痛。
详细操作:
侧卧,于腹中线与平脐横线之交点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白带多、膀胱炎、腰痛、下肢无力等。
配伍:
1、配气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肾俞穴治月经不调。
2、配关元穴、气海穴、大肠俞穴治少腹痛。
3、配侠溪穴治月水不通、小腹坚痛。
4、配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白环俞穴、间使穴治赤白带下。
5、配关元穴、中脘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治阴挺(虚证)。
相关论述:
1、《腧穴学》:“因穴居季肋,为带脉经气所过处,故名。”
2、《经穴释义汇解》:“二穴在季肋下一寸八分,足少阳、带脉之会。如带绕身,管東诸经,可主带脉及妇人经带疾患,故名带脉。”
3、《灵枢·癫狂》:“脉癫疾者,暴外……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