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独阴穴别名: 独会 出处: 《针灸大成》 隶属: 经外奇穴 位置: 足第二趾的跖侧远端趾间关...
养生
名称: 独阴穴
别名: 独会
出处: 《针灸大成》
隶属: 经外奇穴
位置: 足第二趾的跖侧远端趾间关节的中点
主治: 胸胁痛、卒心痛、呕吐等
功能: 活血调经,理气止痛。
操作: 直刺0.1-0.2寸
主要配伍: 配合谷穴、三阴交穴主治难产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独阴穴下为皮肤、腱纤维鞘、趾长屈肌腱、趾远侧关节。皮肤由足底内侧神经趾足底总神经的趾足底固有神经分布。各神经有同名动脉伴行分布。蹠腱膜的纤维附着于趾骨,形成趾纤维鞘,鞘内有趾长屈肌腱通过。该肌(腱)由胫神经支配。
详细主治: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配伍:
1、配合谷穴、三阴交穴治难产。
2、配肝俞穴、脾俞穴、膈俞穴、下三里穴、太冲穴、两乳下穴治胃脘痛。
3、配三阴交穴治淤血性闭经、痛经。
4、配太冲穴、关元穴治疝气。
5、配至阴穴治死胎、胞衣不下。
相关论述:
1、《太平圣惠方》:“张文仲灸法,疗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缘水,及无脏气,灸足大指次指内横纹中各一壮,炷如小麦,下火立愈。”
2、《神应经》:“小腹急痛不可忍及小肠气外肾吊疝气,诸气痛,心痛,灸足大指次指下中节横纹当中,灸五壮。男左女右,极妙。二足皆灸亦可。”
3、《中国针灸学》:“主治河豚鱼中毒。”
4、《针灸大成》:“独阴二穴,在足第二指下横纹是穴。治小肠疝气,又治死胎、胎衣不下。灸五壮。又治女人干哕、呕吐红、月经不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