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光明穴出处: 《灵枢·经脉》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
养生
名称: 光明穴
出处: 《灵枢·经脉》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主治: 目痛、夜盲、近视、目花、胸乳胀痛、乳少、下肢痿痹
功能: 清肝明目,舒筋活络。
操作: 直刺1-1.5寸
主要配伍: 配地五会穴治眼痒眼疼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1、目痛、夜盲、近视、目花等目疾。
2、胸乳胀痛、乳少。
3、下肢痿痹。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夜盲、视神经萎缩、白内障、偏头痛、精神病等。
2、现代研究,光明穴是嗜酸性白细胞的敏感穴位。针刺光明和太冲,对青少年近视眼有效,针感到达眼部有38.2%。如合谷配太冲、外关配光明,隔日交替使用,针刺都釆用手法运针激发感传,可提高视力和改变屈光度。
配伍:
1、配睛明穴、攒竹穴、头维穴、四白穴治目赤肿痛。
2、配肝俞穴、睛明穴、临泣穴、三阴交穴治雀目不能夜视。
3、配睛明穴、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侠溪穴、肝俞穴治眼痒。
4、配肝俞穴、风池穴、角孙穴、攒竹等穴治早期白内障。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去踝上五寸。”
2、《针灸甲乙经》:“胫热肘痛,身体不仁,手足偏小,善啮颊。”
3、《针灸大成》:“眼痒眼痛。”
4、《采艾编》:“光明,少阳此络于肝,至此而益光明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