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颔厌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位于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
养生
名称: 颔厌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位于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上1/4与下3/4 交点处
主治: 偏头痛、眩晕、惊痫、耳鸣、目外眦痛、齿痛
功能: 清泄肝胆,镇惊安神,止痛活络。
操作: 平刺0.5-0.8寸
主要配伍: 配悬颅穴治偏头痛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1、偏头痛、眩晕。
2、惊痫。
3、耳鸣、目外眦痛、齿痛。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眩晕、耳鸣、鼻炎、牙痛、癫痫、小儿惊风、面神经麻痹等。
配伍:
1、配上关穴、下关穴、四白穴、百会穴、颅息穴、翳风穴、耳门穴、天窗穴、阳溪穴、关冲穴、液门穴、中渚穴治耳痛鸣聋。
2、配前顶穴、后顶穴治风眩,偏头痛。
3、配飞扬穴、涌泉穴、后顶穴治颈项疼,历节汗出。
4、配悬颅穴治偏头痛。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 :“曲周《外台》作曲角颞颥上廉。”
2、《千金》:“曲周下颞颥上廉。”
3、《新针灸学》:“头维穴之下,当头维穴到悬厘穴的上1/3。”
4、《中国针灸学》:“在额角发际之后上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