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箕门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太阴脾经 位置: 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与冲门的连线...
养生
名称: 箕门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太阴脾经
位置: 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与冲门的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长收肌和缝匠肌交角的动脉搏动处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等
功能: 清热利湿,通调水道。
操作: 直刺0.5-1寸,避开动脉
主要配伍: 配大敦穴、委中穴委阳穴治小便难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清热利湿,通调水道。
定位:
解剖:
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
详细主治:
1、小便不利、遗尿。
2、腹股沟肿痛。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配伍:
1、配大敦穴、委中穴、委阳穴治小便难。
2、配通里穴、大敦穴、太冲穴治遗尿。
3、配复溜穴、悬钟穴、石门穴等治淋病。
4、配肾俞穴、关元穴、中极穴、会阴穴治阴囊湿痒。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箕门。在鱼腹上越两筋间,动脉应手,大阴内布,足太阴脉气所发,刺人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2、《医经理解》:“箕门,在血海上六寸,在鱼腹上越两筋间动脉应手,为箕坐则此穴两张如门也。”
3、《千金翼》:“一云在阴股内起脉间。”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