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肩髎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手少阳三焦经 位置: 位于三角肌区,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
养生
名称: 肩髎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手少阳三焦经
位置: 位于三角肌区,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主治: 臂痛、肩重不能举
功能: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操作: 直刺1-1.5寸
主要配伍: 配关冲穴、肩贞穴治肩中热,头不可以固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定位:
位于三角肌区,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解剖:
在肩峰后下方,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布有腋神经的肌支。
详细主治:
臂痛、肩重不能举。
详细操作:
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陷窝,后面一个凹窝既是本穴。或垂肩,于锁骨肩峰端后缘直下约2寸,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处定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配伍:
1、配关冲穴、肩贞穴之肩中热头不可以固。
2、配天宗穴、阳谷穴治臂痛。
3、配曲池穴、合谷穴曲泽穴等穴位治荨麻疹。
4、配绝骨穴、昆仑穴、合谷穴等穴治半身不遂及中风。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肩重不举,臂痛,肩髎主之。”
2、《千金方》:“臂痛,肩髎、天宗,阳谷。”
3、《考穴编》广注:“臑会之上,举臂有空。”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