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颅息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手少阳三焦经 位置: 位于在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
养生
名称: 颅息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手少阳三焦经
位置: 位于在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中点处
主治: 偏头痛、目赤肿痛、齿痛等
功能: 利窍聪耳,安神定惊,泻热通络。
操作: 平刺0.5-0.8寸
主要配伍: 配瘛脉穴、神道穴治小儿发痫瘈疭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利窍聪耳,安神定惊,泻热通络。
定位:
位于在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中点处。
解剖:
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详细主治:
1、偏头痛。
2、目赤肿痛、齿痛。
3、鼽衄。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配伍:
1、配瘛脉穴、神道穴治小儿发痫瘈疭。
2、配角孙穴、头维穴、太阳穴治偏头痛。
3、配水沟穴、中冲穴、合谷穴治小儿惊痫。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身热痛,胸胁痛不可反侧,颅息主之。”
2、 《针灸大成》:“主耳鸣痛,喘息,小儿呕吐涎沫,瘈疭发痫。”
3、 《铜人针灸经》:“治身热头重,胁痛不得转侧。”
4、《针灸甲乙经》:“刺入一分,出血多则杀人。”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