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臑会穴别名: 臑窌、臑髎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手少阳三焦经 位置: 位于臂后区,...
养生
名称: 臑会穴
别名: 臑窌、臑髎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手少阳三焦经
位置: 位于臂后区,肩峰角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主治: 瘰疬、瘿气、上肢痹痛
功能: 舒筋活络,理气散结。
操作: 直刺1-1.5寸
主要配伍: 配天府穴、气舍穴治瘿气咽肿
概述:
名词释义:
臑,上臂。穴处上臂处,为三焦经与阳维之会,故名臑会。
功能作用:
舒筋活络,理气散结。
定位:
位于臂后区,肩峰角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解剖:
在肱三头肌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副动、静脉末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
详细主治:
1、上肢臂痛。
2、瘰疬,瘿气。
详细操作:
正坐垂肩,在上臂背侧平腋后纹头,当三角肌的后缘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上肢疼痛、瘰疬、甲状腺肿等。
2、现代研究,给动物注射肾上腺素,使心率减慢,针刺天井穴、臑会穴等,可明显减弱肾上腺所致心率减慢作用,并可使心率迅速回到正常水平。
配伍:
1、配天府穴、气舍穴治瘿气咽肿。
2、配支沟穴、曲池穴、腕骨穴等治臂肘痛。
3、配大杼穴、秉风穴、肩中俞穴等治肩胛疼痛。
相关论述:
1、《备急千金要方》:“臑会、支沟、曲池、腕骨、肘髎,主肘节痹臂痠重,腋急痛,肘难屈伸。”
2、《外台秘要》:“主项瘿,气瘤,臂痛,气肿腠理气。”
3、《铜人针灸经》:“治项瘿气痛瘤,臂痛不能举。”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