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郄门穴别名: 郄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手厥阴心包经 位置: 位于前臂前区,腕掌...
养生
名称: 郄门穴
别名: 郄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手厥阴心包经
位置: 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急性心痛、心悸、心烦、胸痛等心胸病证
功能: 宁心安神,清热除烦,凉血止血。
操作: 直刺0.5-1寸
主要配伍: 配心俞穴、神门穴等穴治怔忡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宁心安神,清热除烦,凉血止血。
定位:
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浅部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详细主治:
1、急性心痛、心悸、心烦、胸痛等心胸病证。
2、咯血、呕血、衄血等热性出血证。
3、疔疮。
4、癫痫。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绞痛、心悸、乳腺炎、膈肌痉挛、癔病、胃出血、鼻衄、神经病等。
2、针刺郄门穴对肺功能有调整作用,如可改善因开胸引起的纵膈摆动。对血氧饱和度也有调整作用。对心脏功能亦有调整作用,如冠心病、心绞痛,可使心率减慢,增强心肌收缩力。
配伍:
1、配心俞穴、神门穴等穴治怔忡。
2、配曲泽穴、大陵穴治心痛。
3、配曲池穴、三阳络治咯血。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心痛,衄哕呕血,惊恐畏人,神气不足,郄门主之。”
2、《备急千金要方》:“呕血,大陵及郄门主之。”
3、《类经图翼》:“主治呕血衄血,心痛呕哕惊恐,神气不足,久痔。”
4、《会元针灸学》:“有经郄入分肉间,两筋相夹分肉相对,如门之状,故名郄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