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乳根穴别名: 薛息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阳明胃经 位置: 位于胸部,第5肋间隙...
养生
名称: 乳根穴
别名: 薛息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阳明胃经
位置: 位于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乳痈、乳癖、乳少、咳嗽、气喘、呃逆、胸痛
功能: 理气宽胸,通经下乳。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主要配伍: 配俞府穴治气嗽痰哮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1、乳痈、乳癖、乳少等乳部疾患。
2、咳嗽、气喘、呃逆。
3、胸痛。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乳腺炎、乳汁不足、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臂丛神经痛等。
2、现代研究,乳根穴对冠心病治疗有一定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心电图也有一定改善。
配伍:
1、配列缺穴、尺泽穴、肺俞穴、彧中穴、足三里穴、膻中穴等治咳嗽。
2、配天突穴、璇玑穴、华盖穴、膻中穴、期门穴、气海穴治诸喘气急。
3、配膻中穴、中脘穴、气海穴、三里穴、支沟穴治吐血。
4、配膻中穴、少泽穴治乳汁缺少。
5、配肩井穴、合谷穴、少泽穴、鱼际穴、临泣穴、太溪穴治乳痈肿痛。
6、配俞府穴治气嗽痰哮。
7、配中脘穴、下脘穴、建里穴、三里穴治反胃吐食。
8、配少海穴、听宫穴治臂痛。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胸乳下满痛,膺肿,乳根主之。”
2、《医宗金鉴》:“小儿龟胸。”
3、《会元针灸学》:“乳根者,乳房下之根结也,故名乳根。”
4、《腧穴命名汇解》:“乳根,基底部曰根,以其该穴位于乳之根部。《医学正传》有:妇人在乳部下起肉处陷中。主治乳痈,乳少等症,因名乳根”。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