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三焦俞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 位于脊柱区,第1腰椎棘突下,后...
养生
名称: 三焦俞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 位于脊柱区,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 肠鸣、腹胀、呕吐、腹泻、痢疾、小便不利、水肿、腰背强痛
功能: 通调水道,健脾和胃,强健腰膝。
操作: 直刺0.5-1寸
主要配伍: 配小肠俞穴、下髎穴、章门穴治腹泻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通调水道,健脾和胃,强健腰膝。
定位:
位于脊柱区,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1腰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第1、2腰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2腰神经后支的肌支。
详细主治:
1、肠鸣、腹胀、呕吐、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
2、小便不利、水肿等三焦气化不利病证。
3、腰背强痛。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尿潴留、慢性肾盂肾炎、胃痉挛、水肿、腹水、遗尿、遗精、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呕吐、肠炎、腰痛、神经衰弱、胆石症等。
2、现代研究,临床报道对肾与输尿管结石用三焦俞穴、京门穴、天枢穴、气海穴为主穴,对泌尿结石的治疗,大部分有效,半数可排出结石。
配伍:
1、配小肠俞穴、下髎穴、章门穴治腹泻。
2、配肾俞穴、委中穴、太溪穴、命门穴治腰脊强痛。
3、配小肠俞穴、阴交穴、中极穴治小便不利不通。
4、配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等治胆石症。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在第十三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2、《铜人针灸经》:“肩背拘急,腰脊强。”
3、《针灸大成》:“泄注下痢。”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