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手五里穴别名: 大禁、五里、臂五里、尺之五里、手之五里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手阳...
养生
名称: 手五里穴
别名: 大禁、五里、臂五里、尺之五里、手之五里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手阳明大肠经
位置: 位于臂部,肘横纹上3寸,曲池与肩髁连线上
主治: 手臂挛痛、瘰疬
功能: 舒经活络、理气散结。
操作: 直刺0.5-1寸,避开动脉
主要配伍: 配大迎穴、臂臑穴治瘰疬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舒经活络、理气散结。
定位:
位于臂部,肘横纹上3寸,曲池与肩髁连线上。
解剖:
在肱骨桡侧,为肱桡肌起点,外侧为肱三头肌前缘。稍深为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内侧为桡神经。
详细主治:
1、肘臂挛痛。
2、瘰疬。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1、现在常用于治疗咯血、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颈淋巴结核、恐惧症、扁桃体炎、半身不遂、上肢疼痛、嗜睡等。
2、现代研究,电针手五里穴、曲池穴等穴,对刺激牙髓、内脏大神经等引起的大脑皮层体感区或联合区的诱发电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配伍:
1、配大迎穴、臂臑穴治瘰疬。
2、配曲池穴、通里穴、中渚穴等治手臂红肿疼痛。
3、配三阳络穴、三间穴、厉兑穴等治嗜卧、四肢不欲动摇。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在肘上3寸,行向里大脉中央。”
2、《循经考穴编》广注:“当在肘斜上二寸五分,一手拱胸取之。”
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肘臂挛痛”、“瘰疬”
4、《循经考穴编》:“一切风湿肿满,臂膊疼痛不举。”
5、《针灸甲乙经》:“禁不可刺”。多主张灸左取右,右取左。因该处有挠侧副动脉,应避开动脉直刺。
6、《灵枢·本输》:“阴尺动脉五里,五腧之禁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