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太乙穴别名: 太一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阳明胃经 位置: 位于上腹部,脐中上2...
养生
名称: 太乙穴
别名: 太一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阳明胃经
位置: 位于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腹痛、腹胀、心烦、癫狂
功能: 消食和胃,镇惊化痰。
操作: 直刺0.8-1.2寸
主要配伍: 配滑肉门穴、飞扬穴治癫疾狂吐舌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1、腹痛,腹胀。
2、心烦、癫狂等神志疾患。
详细操作:
仰卧,平脐上2寸,于腹部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穴。直刺0.8-1.2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配伍:
相关论述:
1、《医经理解》:“太乙者,东方之木,生气之神也,正对下脘,胃留水谷,是主气所以始也。”
2、《经穴释义汇解》:“太,作通解。鱼肠滑之乙。穴在关门下一寸,肠屈曲似乙形,穴主肠疾,有通肠之意,故曰太乙;又释:太乙,星名,北辰神名。穴在腹、坤为腹,坤居正北,应古星象太乙,故名太乙。”
3、《针灸甲乙经》:“狂癫疾,吐舌,太乙及滑肉门主之。”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