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条口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阳明胃经 位置: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
养生
名称: 条口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阳明胃经
位置: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 下肢痿痹、转筋、肩臂痛、脘腹疼痛
功能: 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操作: 直刺1-1.5寸
主要配伍: 配承山穴治肩关节周围炎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1、下肢痿痹、转筋。
2、肩臂痛。
3、脘腹疼痛。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周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胃痛、肠炎、扁桃腺炎等。
2、现代研究,针刺条口对室性早搏有效。
配伍:
1、配解溪穴、丘墟穴、太白穴治膝股肿胻酸转筋。
2、配厉兑穴、三阴交穴治胫寒不得卧。
3、配三里穴、承山穴、承筋穴治足下热,不能久立。
4、配列缺穴、丰隆穴治湿痹。
5、配承山穴治肩关节周围炎。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胫痛,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条口主之。”
2、《天星秘诀歌》:“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及冲阳。”
3、《会元针灸学》:“条口者,胻肉与筋骨分间,两筋间中有筋,白如板一条,上通于胃口,下达足跗,故名条口。”
4、《经穴选解》:“条口,大肠合于上巨虚,小肠合于下巨虚,此穴在大小肠之交,故曰口。又本穴位处胫骨前肌,皆长条之形,故名条口。”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