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腕骨穴出处: 《灵枢·本输》 隶属: 手太阳小肠经 位置: 位于腕区,第5掌骨底与三角骨之间...
养生
名称: 腕骨穴
出处: 《灵枢·本输》
隶属: 手太阳小肠经
位置: 位于腕区,第5掌骨底与三角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凹陷中
主治: 指挛腕痛、头项强痛、目翳、黄疸、热病、疟疾
功能: 舒筋活络,祛风止痛,清热增液。
操作: 直刺0.3-0.5寸
主要配伍: 配天宗穴治肩臂痛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1、指挛腕痛、头项强痛。
2、目翳。
3、黄疸。
4、热病、疟疾。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胆囊炎,腕、肘及指关节炎、口腔炎、角膜白斑、耳鸣、头痛、呕吐、胸膜炎等。
2、现代研究,针刺腕骨穴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并有便意感。有报道局限性刺激腕骨穴,可引导出皮层诱发电位,与非穴位区有显著差异。
配伍:
1、配手三里穴、肘髎穴、中渚穴治臂痛。
2、配臑会穴、支沟穴、曲池穴、肘髎穴治肘臂不能屈伸。
3、配阳池穴、阳溪穴、肩髃穴、曲池穴、合谷穴、鱼际穴治手腕无力。
4、配阳谷穴、支沟穴、臑俞穴、申脉穴治胁痛。
5、配京骨穴、风池穴治头痛有风穴、有热穴、有痰。
6、配申脉穴、手三里穴、合谷穴、绝骨穴、行间穴等治中风半身不遂。
7、配鱼际穴、合谷穴、支正穴、少海穴、昆仑穴治狂易。
8、配天容穴、前谷穴、角孙穴、支正穴治颈肿项痛不可顾。
9、配阳谷穴、肩贞穴、窍阴穴、侠溪穴治颔痛引耳嘈嘈,耳鸣无所闻。
10、配百劳穴、三里穴、涌泉穴、中脘穴、膏肓穴、丹田穴、阴陵泉穴治黄疸。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偏枯,风头痛,消渴,鼻衄。”
2、《针灸大成》:“主头痛,惊风。”
3、《医宗金鉴》:“主治臂腕五指疼痛。”
4、《医经理解》:“腕骨,在手外侧腕前起骨缝中。”
5、《新针灸学》:“手外侧腕骨头的旁侧。”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