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侠承浆穴别名: 地下仓、颏髎、夹承浆、挟承浆 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隶属: 经外奇穴 位...
养生
名称: 侠承浆穴
别名: 地下仓、颏髎、夹承浆、挟承浆
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隶属: 经外奇穴
位置: 面部,距颏唇沟正中1寸两侧凹陷处
主治: 三叉神经痛、面肌麻痹、面肌痉挛、下牙痛、面颊浮肿、急性胃痛、齿龈炎
功能: 疏风清热。
操作: 直刺0.1-0.3寸,或斜刺0.5.-1寸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详细操作:
一、毫针法
1、直刺:以30号1寸毫针,选准穴区后直刺0.1-0.3寸。局部胀痛。
2、斜刺:以28-30号1.5寸毫针,斜向前下方30°-45°角刺入0.5~1寸,以局部明显酸胀并有触电感传至下唇为宜。但斜刺时应注意针刺不宜过深或反复捣针强刺激,以免刺中与眶下神经伴行的血管,引起皮下出血,隔日1次或每周2次。本法主要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
3、透刺:28号2寸毫针由一侧侠承浆穴向另一侧侠承浆穴快速透刺,进针约1.5寸,留针20~30分钟,间歇捻转2-3次。局部有明显的酸胀感。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胃部疼痛。一般于发作时针。
二、电针法以30号1.5寸毫针从侠承浆两侧斜刺,进针1寸左右,至局部有酸胀感,接通电针仪,连续波,强度以局部出现肌肉抽动且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隔日1次或每周2次。
配伍:
1、配下关治三叉神经痛(主治第三支痛)。
2、配合谷、下关、颊车治下牙痛。
3、配足三里治急性胃痛
4、配四白、阳白、翳风治面肌瘫痪。
相关论述:
1、《备急千金要方》:“夹承浆穴,去承浆两旁各一寸,治马黄急疫等病。”
2、《针灸经外奇穴治疗决》:“夹承浆,承浆穴两旁各一寸,主治齿龈溃烂、唇口疔疮、面颊浮肿,针二分,不灸。”
3、《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夹承浆,奇穴。承浆穴左右旁开约一寸。针一至三分,灸三壮。主治马黄急疫(齿龈溃烂),亦治口角歪斜。”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