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下髎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 位于骶区,正对第4骶后孔中 主治...
养生
名称: 下髎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 位于骶区,正对第4骶后孔中
主治: 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骶痛
功能: 调经止带,益肾壮阳,清热通便。
操作: 直刺1-1.5寸
主要配伍: 配委中穴、人中穴治腰痛
概述:
名词释义:
髎,指髎骨,即骶骨。穴在骶骨第四孔中,居下,故名下髎。
功能作用:
调经止带,益肾壮阳,清热通便。
定位:
位于骶区,正对第4骶后孔中。
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当第4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详细主治:
1、腹痛,便秘。
2、小便不利。
3、 带下。
4、腰骶痛。
详细操作:
俯卧,以食指尖按在小肠俞与脊椎正中的中间,小指按在尾骨上方有小黄豆大的圆骨突起(骶角)的上方,中指与元名指相等距离分开按放,各指尖所到之处是:食指尖为上髎,中指尖为次髎,无名指尖为中髎,小指尖为下髎。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腰疼、腰骶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月经不调、子官脱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白带过多、淋病、睾丸炎、卵巢炎、催产、引产、下肢瘫痪、小儿痳痹后遗症、便秘、尿潴留、呕吐、衄血等症。
配伍:
1、配足三里穴、天枢穴治泄泻。
2、配风市穴、昆仑穴治腰痛。
3、配四髎穴、气海穴、三阴交穴等治白带。
4、配四髎穴、天枢穴、膀胱俞穴等治急性淋证。
5、配四髎穴、委中穴、人中穴治腹痛。
6、配四髎穴、大肠俞穴等治便秘。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肠鸣泄注,下髎主之。”
2、《针灸甲乙经》:“在第四空脊陷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