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悬颅穴别名: 髓空 出处: 《灵枢·寒热并》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位于头部,从头维至...
养生
名称: 悬颅穴
别名: 髓空
出处: 《灵枢·寒热并》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位于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中点处
主治: 偏头痛 、目赤肿痛 、齿痛、鼽衄
功能: 清泄肝胆,消肿止痛。
操作: 平刺0.5-0.8寸
主要配伍: 配阳溪穴、手三里穴治齿痛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1、偏头痛。
2、目赤肿痛 、齿痛。
3、鼽衄。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牙痛、面肿、神经衰弱、脑充血、面赤、角膜炎等。
2、现代研究,有报道,针剌悬颅可使正常人肌电上升(P<0.05),从针后5分钟开始,持续35分钟。对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也可使肌电幅度升髙,一般从5分钟即可表现出来。
配伍:
1、配头维穴、天冲穴、合谷穴治偏头痛。
2、配阳溪穴、手三里穴治齿痛。
相关论述:
1、《灵枢•寒热病》:“足阳明有挟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
2、《针灸甲乙经》 :“在曲周颞颥中。”
3、《医宗金鉴》:“从颔厌后行耳前曲角上,两太阳之中。”
4、《新针灸学》:“额角之下颞颥之中,当头维到悬厘穴下三分之一。”
5、《中国针灸学》:“颔厌穴下方。”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