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悬钟穴别名: 绝骨、阳维、髓孔、髓会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小...
养生
名称: 悬钟穴
别名: 绝骨、阳维、髓孔、髓会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 痴呆、中风、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功能: 舒经活络,理气止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主要配伍: 配内庭穴治心腹胀满
概述:
名词释义:
悬,指悬挂,钟,聚也。穴为足少阳脉气聚注之处,又为八会穴之髓会。因穴在外踝上三寸,未及于足,犹如悬挂之状,故名悬钟。
功能作用:
舒经活络,理气止痛。
定位:
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解剖:
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详细主治:
1、痴呆、中风等髓海不足疾患。
2、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详细操作:
正坐或侧卧,于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取穴。直刺0.5-0.8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落枕、偏头痛、半身不遂、颈淋巴结核、坐骨神经痛、膝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急性阑尾炎、小儿午蹈病、痔疮、扁桃腺炎、肾炎、衄血、鼻炎、动脉硬化症等。
2、现代研究悬钟是治疗贫血的常用穴,有人认为此穴与红细胞生成有关。也是嗜酸性白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性白细胞有特异性。对高血压也有降压作用,特别是三期高血压,效果较好。有实验证明,针刺悬钟,可使病人肌电幅度升高(P<0.05),从针后5分钟开始,持续30分钟。也有报道悬钟配三阴交等穴,可使孕妇子宫收缩。
配伍:
1、配内庭穴治心腹胀满。
2、配百会穴、膏肓穴、合谷穴治疟,先寒后热。
3、配三阴交穴治高血压。
4、配环跳穴治蹙足。
5、配条口穴、冲阳穴治足缓难行。
6、配条口穴治两足难移。
7、配风门穴、肩井穴、风池穴、昆仑穴、天柱穴、风府穴治项强。
8、配风市穴、中渎穴、阳关穴治髀胫急痛。
9、配肾俞穴、阳陵穴、阳辅穴治足挛。
10、配曲泉穴、跗阳穴、天池穴、大巨穴、支沟穴、小海穴、前谷穴治四肢不举。
11、配肾俞穴、环跳穴、风市穴、委中穴、足三里穴治中风半身不遂。
12、配关元穴、阴陵穴、阴谷穴治伤寒小便不通。
13、配曲池穴、三里穴、大椎穴、涌泉穴、合谷穴治伤寒大热不退。
14、配尺泽穴、太溪穴、神门穴、合谷穴、内关穴、中渚穴治喉痛胸胁支满。
15、配上星穴、囟会穴治鼻衄。
相关论述:
1、《甲乙》:“小几腹满不能食饮悬钟主之。”
2、《腧穴命名汇解》:“悬钟,悬者挂也。考穴当足踝上三寸,命名悬钟,可能因者时有小儿此处常悬响铃似钟而得名。”
3、《经穴释义汇解》:“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即胫前动脉处,因喻穴处尖骨下外形如悬钟,故以为名。”
4、《中国针灸学》:“在下腿外侧之下部,足伸趾长肌上腓骨长肌之间。”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