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阳谷穴出处: 《灵枢·本输》 隶属: 手太阳小肠经 位置: 位于在腕后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
养生
名称: 阳谷穴
出处: 《灵枢·本输》
隶属: 手太阳小肠经
位置: 位于在腕后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颈额肿痛、臂外侧痛、腕痛等痛证
功能: 安神定惊,清热利窍,通络止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主要配伍: 配昆仑穴、太冲穴治目赤肿痛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安神定惊,清热利窍,通络止痛。
定位:
在腕后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解剖:
详细主治:
1、颈额肿痛、臂外侧痛、腕痛等痛证。
2、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
3、热病。
4、癫狂痫。
详细操作:
侧掌,手心向前,有腕骨穴直上,相隔一骨(三角骨)的凹陷处取穴。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配伍:
1、配昆仑穴、太冲穴治目赤肿痛。
2、配阳溪穴治吐舌戾颈妄言。
3、配通谷穴、筑宾穴治癫狂。
4、配商阳穴、合谷穴、侠溪穴、厉兑穴等治热病汗不出。
5、配上星穴、囟会穴、风池穴等治眩晕。
相关论述:
1、《灵枢·本输》:“在锐骨之下陷者中也。”
2、《会元针灸学》:“阳谷者,手太阳经,锐骨下空处如洞,故名阳谷。”
3、《腧穴命名汇解》:“阳谷,属手太阳小肠经火穴,<甲乙经>有阳谷者,火也。位于手外侧腕中,兑骨下陷处,因外为阳,故名阳谷。”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