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翳风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手少阳三焦经 位置: 位于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
养生
名称: 翳风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手少阳三焦经
位置: 位于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主治: 耳鸣、耳聋、口眼歪斜、 面痛、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功能: 利窍通关,疏风清热。
操作: 直刺0.5-1寸
主要配伍: 配听宫穴、听会穴治耳鸣、耳聋
概述:
名词释义:
翳,蔽也,位居耳后,喻以耳为之蔽风,故名翳风。
功能作用:
利窍通关,疏风清热。
定位:
位于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处。
详细主治:
1、耳鸣、耳聋等耳疾。
2、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面痛、颊痛等面、口病症。
3、瘰疬。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神经性耳聋、三叉神经痛、眼疾、口颊炎、牙痛、聋哑、下颌关节炎等。
2、现代研究,针刺翳风有调整大脑皮质功能作用。有人在实验性狗神经官能症基础上,针刺翳风,所有阳性条件反射均速度提高,并稳定的恢复正常,刺激强度与反应之间的关系逐渐恢复,对分化刺激的鉴别逐渐达到完全。说明针刺“翳风”穴能恢复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平衡。对脑电波的观察,原来α节律波幅较低者,呈现α节律波幅增强,反之,则使α节律减弱,具有调整作用。
配伍:
1、配听宫穴、听会穴等治耳鸣、耳聋。
2、配地仓穴、颊车穴、阳白穴治面瘫。
3、配下关穴、颊车穴、合谷穴治颊痛。
4、配颊车穴、风池穴、液门穴、曲池穴治痄腮。
5、配外关穴、合谷穴、颊车穴治耳痛。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痓,(喑)不能言,翳风主之。”
2、《针灸大成》:“主耳鸣耳聋,口眼涡斜,脱颔颊肿,口噤不开,不能言。”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