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阴陵泉穴出处: 《灵枢·本输》 隶属: 足太阴脾经 位置: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
养生
名称: 阴陵泉穴
出处: 《灵枢·本输》
隶属: 足太阴脾经
位置: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阴部痛、痛经、遗精、膝痛
功能: 健脾益肾,利水渗湿,通经活络。
操作: 直刺1-2寸
主要配伍: 配阳陵泉穴治膝肿痛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1、腹胀、腹泻、水肿、黄疸。
2、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
3、阴部痛、痛经、遗精。
4、膝痛。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尿潴留、尿路感染、肾炎、上腹部冷、腹膜炎、消化不良、腹胀、腹水、肠炎、痢疾、遗尿、尿失禁、遗精、阳萎、阴道炎、膝关节炎、脚气、失眠等。
2、现代研究,针刺阴陵泉有调整膀胱张力的作用,松弛者使张力增强,扩张者可使之紧张。针刺阴陵泉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降结肠及直肠的蠕动增强。针刺阴陵泉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也有一定影响。还有报道,针刺阴陵泉、外陵等穴,治疗急性菌痢,结果发现针治组凝集素平均效值最高且增长最快,较电针组及药治组为优。
配伍:
1、配小肠俞穴、阴交穴治小便癃闭。
2、配承浆穴、委中穴、太冲穴、膀胱俞穴、大敦穴治小便不禁。
3、配人中穴、水分穴、期门穴、气海穴、天枢穴、脾俞穴等治水肿。
4、配足三里穴、章门穴、京门穴、厉兑穴等治腹胀满不得息。
5、配中封穴、然谷穴、内庭穴、厉兑穴、隐白穴等治不嗜食。
6、配关元穴、带脉穴、三阴交穴、气海穴治白带。
7、配膏肓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气海穴治虚劳。
8、配委阳穴、殷门穴、太白穴、行间穴治腰痛不可俯仰。
相关论述:
1、《灵枢·本输》:膝下内侧“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
2、《医宗金鉴》:“从地机上行膝下内侧曲膝横纹头陷中。”
3、《新针灸学》“膝下二寸,内辅骨下陷中。”
4、《中国针灸学》:“在下腿内侧之上端,缝匠肌之附着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