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照海穴别名: 阴蹻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少阴肾经 位置: 位于踝区,内踝尖下1...
养生
名称: 照海穴
别名: 阴蹻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少阴肾经
位置: 位于踝区,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
主治: 失眠、癫痫、咽喉干痛、目赤肿痛、月经不调、 痛经、带下、阴挺、小便频数、癃闭
功能: 滋肾利水,调理冲任,开窍宁神。
操作: 直刺0.5 - 0.8寸
主要配伍: 配心俞穴、内关穴、神门穴治怔忡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1、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
2、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3、月经不调、 痛经、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
4、小便频数、癃闭。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咽喉炎、扁桃腺炎、神经衰弱、癔病、癫痫、月经不调、子宫脱垂、便秘等。
2、现代研究,对肾功能有调节作用。针刺肾炎患者照海穴、列缺穴、太溪穴等穴,使肾泌尿功能明显增强,酚红排出量也较之前增多,尿蛋白减少,血压下降。
配伍:
1、配人中穴、合谷穴、三里穴、临泣穴、曲池穴、三阴交穴治四肢面目水肿。
2、配阴陵泉穴、三阴交穴、关冲穴、合谷穴治小便淋沥不通。
3、配肺俞穴、太溪穴、阴谷穴治咽炎(肾阴虚)。
4、配太冲穴、少府穴、曲泉穴治阴挺。
5、配百会穴、肾俞穴、关元穴、三阴交穴治赤白带下。
6、配三阴交穴、中极穴、内关穴、昆仑穴治胞衣不下。
7、配百会穴、风池穴、心俞穴、肝俞穴、鸠尾穴治癫癎。
8、配心俞穴、内关穴、神门穴治怔忡。
9、配脾俞穴、三阴交穴、章门穴、中脘穴、解溪穴治四肢不收、怠惰嗜卧。
10、配足三里穴、悬钟穴、绝骨穴、风市穴、肩井穴、阳陵泉穴、阳辅穴治脚气。
11、配章门穴、支沟穴、太白穴治大便不通。
相关论述:
1、《针灸大成》洁古曰:“痫病夜发灸阴蹻,照海穴也。”
2、《通玄指要赋》:“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
3、《灵光赋》:“阴阳两蹻和三里,诸穴一般治脚气。”
4、《标幽赋》:“阴蹻、阳维而下胎衣。”
5、《孔穴命名的浅说》:“照海,照为光明所及,其穴治眼疾,海为百川之所会,言治目疾之广似海。”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