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辄筋穴别名: 神光、胆募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胸外侧区,第4...
养生
名称: 辄筋穴
别名: 神光、胆募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胸外侧区,第4肋间隙中,腋中线前1寸
主治: 胸满、气喘、呕吐、吞酸等
功能: 舒肝和胃,平喘降逆。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主要配伍: 配阳陵泉、支沟主治胸胁疼痛
概述:
名词释义:
1、辄筋。辄,古指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平板,其作用是防止车轮之泥水的飞溅,此指胆经气血在此的变化为冷降下行。筋,肝胆所主的风气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风气。辄筋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渊腋穴传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从天部降至地部,气血的变化如同飞溅的泥水被挡下一般,故名辄筋。
2、神光。神,与鬼相对,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光,明亮之意。神光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冷降,天部气血虚少并变得明亮清晰。理同辄筋名解。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1. 胸满、气喘。
2. 呕吐、吞酸。
3. 胁痛、腋肿、肩背痛。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配伍:
1、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疼痛。
2、配脾俞穴、胃俞穴、胆俞穴、巨阙穴、内关穴治呕吐、吞酸、胃痛。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胸中暴满,不得眠,辄筋主之。”
2、《会元针灸学》:“辄筋者,在胁肋两旁大筋如车之有辄也。”
3、《针灸大成》:“腋下三寸,复前一寸,三肋端,横直蔽骨旁七寸五分。平直两乳。”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