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至阴穴别名: 独阴 出处: 《灵枢·本输》 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 位于足小趾末节外侧...
养生
名称: 至阴穴
别名: 独阴
出处: 《灵枢·本输》
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 位于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根角0.1寸处
主治: 胎位不正、滞产、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功能: 调理气机,清热泻火,正胎催产。
操作: 浅刺0.1寸
主要配伍: 配环跳穴治胸胁痛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1、胎位不正,滞产。
2、头痛,目痛。
3、鼻塞,鼻衄。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胎位不正、难产、脑溢血、神经性头痛、眼结膜充血、角膜白斑、尿潴留、遗精、鼻塞、偏瘫等。
2、现代研究,至阴穴对矫正胎位有显著疗效,同时胎儿活动也加强(胎儿心率加快),有助于胎位的自转转正。
配伍:
1、配中极穴、蠡沟穴、漏谷穴、承扶穴治小便不利失精。
2、配内庭穴、列缺穴、窍阴穴、承山穴、合谷穴、太冲穴治转筋。
3、配环跳穴治胸胁痛。
4、配神门穴、阳溪穴、鱼际穴、腕骨穴、少商穴、解溪穴、公孙穴、太白穴治心烦。
5、配风府穴、承浆穴、百劳穴、风池穴、天柱穴、大椎穴、中渚穴、昆仑穴等治头项痛。
6、配风府穴、曲池穴、通里穴、合谷穴、申脉穴、照海穴、大敦穴、窍阴穴治目痛。
7、配神庭穴、攒竹穴、迎香穴、风门穴、合谷穴、通得穴治鼽衄。
8、配鱼际穴、曲泉穴、侠溪穴、中膂俞穴治汗不出。
9、配三阴交、昆仑、中极、公孙治胞衣不下。
相关论述:
1、《针灸聚英》 “目痛,大眦痛。”
2、《肘后歌》 “头面之疾针至阴。”
3、《会元针灸学》:“至阴者,足太阳之根,深通于少阴也。从阳而至于阴分,由独阴斜交于涌泉,故名至阴。”
4、《腧穴命名汇解》:“至阴,至有尽、到的意思。穴当足小趾外侧,去爪甲如韭叶,是穴为足太阳脉气终止处,由此交接足少阴肾经,表示阳气已尽,阴气将起,由此进入阴经,因名至阴。”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