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支正穴出处: 《灵枢·脉经》 隶属: 手太阳小肠经 位置: 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
养生
名称: 支正穴
出处: 《灵枢·脉经》
隶属: 手太阳小肠经
位置: 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
主治: 头痛、项强、肘臂酸痛、热病、癫狂、疣症
功能: 安神定惊,清热利窍,疏筋活络。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 - 0.8寸
主要配伍: 配少海治热病
概述:
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1、头痛,项强,肘臂酸痛。
2、热病。
3、癫狂。
4、疣症。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配伍:
1、配内关穴、阳溪穴治惊掣,肘臂不举。
2、配鱼际穴、合谷穴、少海穴、曲池穴、腕骨穴治狂言。
3、配少海穴治热病。
4、配三焦俞穴治目眩头痛。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 “振寒(寒)热,颈项肿,实则肘挛,头项痛,狂易,虚则生疣,小者痂疥,支证主之。”
2、《备急千金要方》 “支正、少海主热病先腰胫酸,喜渴数饮食,身热项痛而强,振寒寒热。”
3、《医宗金鉴》 “七情郁结不舒,肘臂十指筋挛疼痛,及消渴饮水不止。”
4、《医经理解》:“支正,在手腕后五寸,手太阳络,别走少阴者,走少阴者为支,此则其正也。”
5、《子午流注说难》:“支正乃小肠别络,内注手少阴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曰正。支者离也。离小肠经脉而入络于心之正位,故其别络曰支正。”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