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膏肓俞穴别名: 膏肓 出处: 《千金》 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 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
养生
名称: 膏肓俞穴
别名: 膏肓
出处: 《千金》
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 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主治: 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盗汗、羸瘦、肩胛痛
功能: 养阴润肺,益气健脾。
操作: 斜刺0.5-0.8寸
概述:
名词释义:
心下为膏,心下膈上曰肓。穴在应肺之魄户与应心之神堂之间,为膏脂、盲膜之气所转输之处。又喻疾隐深难知为“病入膏肓”,是穴主治之,故名。
功能作用:
养阴润肺,益气健脾。
定位:
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4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4、5胸神经后支。
详细主治:
1、咳嗽、气喘、肺痨等肺系虚损病证。
2、健忘、遗精、盗汗、羸瘦等虚劳诸证。
3、肩胛痛。
详细操作:
俯伏,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旁开后正中线8寸处取穴。斜刺0.5-0.8寸。此穴多用灸法,每次7-15壮,或温灸15-3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乳腺炎、神经衰弱、胃出血、梦遗失精、健忘、呕吐、久病体弱,多用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常灸此穴有强身保健,预防疾病的作用。
2、现代研究,膏肓为一切血症常用穴,可增加红细胞数。有人报道,治疗恶性贫血,五日后红细胞由100万/mm3上升至337万/mm3。对人工放血造成贫血状态的家兔,针“膈俞”、“膏肓”都可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膏育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有调整支气管作用,使支气管痉挛缓解。
配伍:
1、配三里穴、涌泉穴治杂病。
2、灸膏肓穴、肺俞穴治久嗽。
3、配肩井穴治肩背痛。
4、配肺俞穴、四花穴治传尸骨蒸、肺痿。
5、配白劳穴治虚劳。
相关论述:
1、《千金》:“膏肓俞无所不治。”
2、《经穴释义汇解》:心附著于脊之第五椎。膏肓在第四推下,近五椎上,两旁相去脊中各三寸,临心。心下为膏,心下膈上曰肓,穴处心隔之间,为膏脂,肓膜之气所输;又喻疾在肓之上,膏之下,针药不能及,而以此穴灸之,即能见效,故名膏育,或膏育俞。”
3、《考穴编》:“禁针,犯之极危。”
4、《腧穴命名汇解》:“考膏生于脾,盲根于肾,二者皆发于四椎之旁,穴当其处,因名膏育俞。”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