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不规则热症状概述: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无一定规律,热度高低不...
养生
症状名称: 不规则热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irregular fever
主要病因: 感染性疾病
常见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胸闷、喘息
检查项目: 血常规、病原学检查、抗酸染色法、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X线片、组织病理学检查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
症状-典型表现:
1、肺结核
患者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多表现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痰抗酸染色法及结核核酸阳性有诊断意义。
2、支气管肺炎
一般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多为不规则发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早期体温多在38~39℃,亦可高达40℃左右。胸部影像学明确病变部位,病原学检查可确诊为细菌还是病毒、支原体等感染。
3、胸膜炎
起病急,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甚则呼吸困难,感染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继发感染时,可有恶寒、发热。胸部X线检查可见中、下肺野大片密度增深阴影,少量积液时仅表现肋膈角变钝。痰菌阳性有利于诊断。
4、风湿热
常见关节炎、心脏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舞蹈症等多样表现。多关节炎是常见的初发症状,发生率达75%以上,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灼热、疼痛和活动受限。免疫球蛋白IgM、IgG、补体和CIC在急性期升高,特别是补体C3、C4在风湿热临床症状出现第二天即有变化,对风湿活动性有诊断上的意义。
5、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感染性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肠道感染如菌痢、伤寒等,急性病毒性肝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结核病,疟疾,局部脓肿,蜂窝组织炎,所有感染性疾病均可引起发热。
2、结缔组织和过敏反应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急性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血清病,药物热。
3、组织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脏器出血,栓塞或血栓形成,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
4、其他
重度脱水,甲亢危象,痛风发作,恶性高热,中枢性高热,中暑,血液病,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疾病,转移癌等。风湿病、药物或物理降温干扰也可出现为不规则热。
原因-常见疾病:
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癌性发热、肺结核、支气管肺炎、阿米巴脓肿、风湿热、白血病、胸膜炎、恶性疟疾、病毒感染、癌症、败血症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高热、寒战,体温持续不降;
2、伴呼吸困难;
3、伴精神萎靡、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危急症状;
4、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送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不规律的发热,即热度高低不等、持续时间不定;
2、伴咳嗽、咳痰、咯血、胸闷、胸痛、气促等呼吸道症状;
3、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4、伴疲乏无力、头痛、肌肉酸痛等;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发热的患者可在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初步的检查和治疗。
2、怀疑呼吸系统病变所致者,须于呼吸内科就诊。
3、怀疑感染引起者,须于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4、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监测患者的体温,有时可能会测量血压、脉搏等,还会对心肺等相关部位进行详细的检查,建议患者就诊时着宽松的衣物。
3、发热的患者有时会比较容易烦躁,建议患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症状严重、年老体弱、未成年的患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出现发热的症状的?症状持续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您发热的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慢慢出现的?
4、您自己有监测体温吗,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5、您有没有疲倦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不畅、咳嗽咳痰、肌肉酸痛等症状?
6、近期有没有受凉?有没有进食不洁的饮食?
7、您近期有没有去过疫区,接触过其他患者吗?
8、以前有没有生过什么病呢,比如结核、风湿等?
9、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10、家人亲属有没有相似的症状?
11、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出现发热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我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现在有确切的诊断吗?诊断是什么病呢?需要我怎么配合?
8、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9、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10、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之后会要求检查血常规、X线等;为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还可能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CT、病理活检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听诊来了解是否有呼吸音和心音的异常改变,观察皮肤有无皮疹发生。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如感染严重,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增高,血沉增快。
2、病原学检查
包括细菌学检查、病毒学检查及其他病原学检查。
3、抗酸染色法及结核核酸检测
如果阳性,对肺结核有诊断意义。
4、免疫球蛋白、补体、抗核抗体等检查
免疫球蛋白IgM、IgG、补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在急性期升高,特别是补体C3、C4在风湿热临床症状出现第二天即有变化,故对风湿活动性有诊断上的意义。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及CT可判断肺结核的部位、范围、病变性质、病变进展,是观察治疗反应,判定疗效的重要方法。
检查-病理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体温波动的范围、时间极不规则,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即可做出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常需排查是否存在肺结核、支气管肺炎、风湿热等疾患。
诊断-鉴别诊断:
1、稽留热
多为高热,常持续40℃上下,1d间温差在2℃以内,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大叶性肺炎当并发脓胸及肺脓肿时热型可由典型稽留热变为弛张热。
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较大,1d间温差在2℃以上,但最低体温在正常之下,较多见于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结核等。
3、间歇热
临床出现恶寒或寒战后,体温骤升,可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间歇数小时至数日又如此反复,称周期性发热。如疟疾,肾盂肾炎、回归热、淋巴瘤、布氏杆菌病及同期热等。
4、波状热
热度逐渐上升,达高峰后又逐渐下降至低热或常温。如此反复有似波浪,可连续达数月之久,见于布氏杆菌病等。
5、消耗热
热度波动幅度更大,在45℃之间,自高热降至常温以下,常提示毒血症严重病情险恶,见于败血症等。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患者,若体温不太高,不应随便退热,以免延误诊断与治疗。应首先确定发热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发热是一个重要的疾病信号,适度的发热有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且典型的热型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对于高热或持续发热患者,发热的不利因素占主导地位(如:幼儿高热惊厥,体温高于40℃、诱发心力衰竭等),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则应及时退热,以中断发热激活物的作用。
3、对高热或持续发热患者应注意补充营养物质和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对出现心力衰竭患者应注意纠正心衰;在体温下降期易出现大量排汗,应防止休克的发生。
日常-护理原则:
1、遵医嘱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观察降温效果。
2、维持体液平衡,遵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衣裤。
4、落实口腔护理。
5、保持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