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症状概述: 带状疱疹是指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
养生
症状名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postherpetic neuralgia
主要病因: 带状疱疹痊愈后遗留的疼痛
常见症状: 局部剧烈疼痛,呈烧伤、针刺、刀割或电击感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肌电图和神经传导试验、疼痛评估
发病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皮肤科
流行病学:
带状疱疹年发病率约为1.25%,80岁以上老年人带状疱疹发病率为5%~10%。带状疱疹患者约有10%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60岁以上患者有50%~75%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症状-典型表现:
在受累神经分布区剧烈疼痛,形式多样如烧伤、针刺、刀割、电击、紧缩感等。多有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如风吹,轻触即可产生剧烈疼痛,常影响饮食和睡眠。由于长时间剧烈疼痛,患者多伴忧郁、烦躁等精神症状。在皮肤损害区域,可见皮损后遗留的瘢痕、色素沉着或色素脱落。
原因-总述:
原因-常见疾病:
带状疱疹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受累神经分布区出现剧烈疼痛,影响饮食和睡眠;
2、疼痛消失后又再次出现疼痛;
3、伴疼痛区域的感觉异常甚至感觉缺失;
4、伴皮损后遗留的瘢痕、色素沉着或色素脱落;
5、伴忧郁、烦躁等精神症状;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有带状疱疹病史者,出现以上情况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须于神经内科就诊。
2、伴有皮损后遗留的瘢痕、色素沉着者可到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为了确保就医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建议患者提前采取一些简单的准备措施。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疼痛部位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着宽松的衣物,以便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症状严重、年老体弱、未成年的患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主要是身体哪个部位疼?这个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疼痛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一直持续存在或渐渐加重的?
4、疼痛的性质是什么样的?怎么来形容自己的疼痛?
5、什么时候出现带状疱疹的?进行积极的治疗了吗?采取了什么治疗方法?
6、最近有接受什么刺激吗,比如风吹、挤压等?
7、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8、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带状疱疹后为什么会有神经痛呢?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我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8、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9、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检查-预计检查: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特异性辅助检查较少,一般采用体格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试验、疼痛评估等方法,以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此外这些检查还有助于本症状的诊断和鉴别。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1、肌电图和神经传导试验
有助于诊断多种周围神经损伤,但对只累及疼痛传导通路中无髓和薄髓细轴突的神经病变并不敏感,并且肌电图或神经传导试验正常并不能排除神经损伤。
2、疼痛评估
有时可通过对患者进行询问或采用VAS、NRS、NPS、疼痛问卷及QDL等,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3、其他
有时使用局麻药经皮周围神经或神经根阻滞,可以协助定位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带状疱疹病史,以及疼痛的部位及性质等临床特点,结合体格检查、肌电图和神经传导试验、疼痛评估等结果,多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常需要将本症与胸膜炎、心包炎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类似疼痛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与冠状血管病、胸膜炎、肋软骨炎、心包炎、胆囊炎、神经病变、急性或亚急性腹部症状、阑尾炎、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病和肌筋膜疼痛等病变进行鉴别,因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典型的特征,故较易鉴别。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1)抗抑郁药。
(2)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加巴喷丁。
(3)糖皮质激素。
2、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早期神经阻滞有一定效果。星状神经节阻滞、硬膜外阻滞、椎旁神经根阻滞、神经干阻滞等是常用的方法,可根据患者疼痛部位的神经支配选择应用。
3、物理治疗
包括TENS、激光治疗和超声离子导入。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一般护理
病室定时通风,限制探视、陪住。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饮水,保持排便通畅。
2、心理护理
讲解本病相关知识,解除恐惧,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疼痛评分。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了解疼痛的原因与诱因,指导患者减轻疼痛的方法与技巧,鼓励患者运用指导式想象、听轻音乐、阅读报纸杂志等分散注意力,以达到精神放松、减轻疼痛。协助患者采取保护性体位,以减轻疼痛。
4、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选择棉质宽大衣物,气温高时可暴露患处,避免抓挠、挤压和冷热刺激等;外用炉甘石洗剂减轻局部肿胀和瘙痒不适,注意防止皮肤感染。
5、对症护理
神经痛可引起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协助患者改善睡眠。如病毒侵犯合并眼部皮损,注意观察有无视力影响,角膜和结膜有无充血等,遵医嘱定时滴用抗病毒眼药,避免用手揉眼及不洁物接触双眼。
6、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及神经营养药,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神经营养剂多易见光分解,注意输注时使用避光袋及避光输液器。
7、预防并发症
积极治疗带状疱疹,防止破溃感染。做好眼部护理,每2小时滴眼药水1次。注意观察有无头痛、抽搐、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