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耳漏症状概述: 外耳道排出炎性或非炎性液体称耳漏(otorrhea)。耳漏的质、量、色泽...
养生
症状名称: 耳漏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otorrhea
主要病因: 过敏、炎症、感染、肿瘤、外伤等
常见症状: 外耳道排出炎性或非炎性液体
检查项目: X线片、CT检查、病理组织检查、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
发病部位: 耳
就诊科室: 骨科、耳鼻喉科
症状-典型表现:
耳漏可表现为油脂样、浆液性、黏液性、脓性、水性、血性。部分患者会有耳内肿胀、耳朵剧烈疼痛、听力下降、头痛等不适。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过敏
过敏引起的鼓膜穿孔可造成清亮或者混浊的耳溢液、发痒和流泪。
2、耳部息肉
息肉可产生恶臭的、脓性的或血丝样的分泌物。
3、颅底骨折
颅底骨折时耳漏可以是清亮的和水性的,葡萄糖阳性提示为脑脊液(CSF)流出,血性的提示出血。偶尔视诊可见鼓膜后出血。耳漏可伴随听力丧失、脑脊液或血性的鼻漏、眼眶周围淤血(浣熊眼)和乳突淤血。脑神经麻痹、意识水平下降、头痛也是常见的症状。
4、外耳道皮炎
(1)对于接触性皮炎,小囊泡会产生出清亮的水性的耳漏,伴随外耳道水肿和红斑。
(2)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会产生脓性的耳漏,伴随有外耳道红斑和结痂。
(3)脂溢性皮炎,耳漏为油腻性的,伴鳞屑和鳞片,头皮、前额、脸颊也有显著的瘙痒及鳞状。
5、硬膜外脓肿
可出现大量奶油状的耳漏,同时伴有均匀的搏动性的耳痛、发热和太阳穴或同侧颞顶部的疼痛。
6、乳突炎
这种疾病会产生浓稠的、脓性的、黄色的耳漏,而且日益增多。其主要的特征包括低热和乳突区的钝痛和触痛。耳后红斑和水肿可能会使耳廓膨出;乳突窦水肿产生的压力,可引起外耳道肿胀、阻塞,导致传导性听力缺失。
7、鼓膜炎(传染性的)
急性感染性鼓膜炎会在外耳道、鼓膜出现,偶尔在中耳出现小的、红色的、血性的水疱。这些水疱的自发性破裂会产生血清血液的耳漏。其他特点包括严重的耳部疼痛、乳突压痛,罕见发热和听力丧失。慢性感染性鼓膜炎引起脓性耳漏、瘙痒及听力逐渐丧失。
8、外耳炎
(1)急性外耳炎通常被称为游泳者耳,往往会导致化脓性的、黄色的、黏性的、恶臭的耳漏。视诊在外耳道可发现白绿色碎片。相关的发现包括耳廓和外耳道的水肿、红斑、疼痛和瘙痒;活动乳突、耳屏、口或下颚出现严重的触痛;周边部位的肿胀和触痛;部分传导性听力丧失;患者也可出现低热和患耳同侧头痛。
(2)慢性外耳炎通常引起少量间断性耳漏,可能是浆液性或化脓性的,可伴有恶臭。其主要症状是瘙痒。相关的表现包括水肿和轻度的红斑。
(3)危及生命的恶性外耳炎在外耳道产生的碎片可靠近鼓膜,引起严重的疼痛,尤其可在对耳屏或耳廓进行处理时急性发生。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和免疫受抑的患者,暴发性细菌感染也可引起瘙痒、耳鸣,可能出现单侧听力丧失。
9、中耳炎
(1)急性中耳炎鼓膜破裂产生血性的、化脓性耳漏,可缓解持续或间断性地耳痛。典型的表现是在几小时内传导性听力丧失会更为加重。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也可表现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如咽喉痛、咳嗽、流涕和头痛,还包括头晕、发热、恶心和呕吐等其他症状。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间断性的、化脓性的、恶臭耳漏,通常伴随鼓膜穿孔。渐发传导性听力丧失并且可伴随疼痛、恶心和眩晕。
10、软骨膜炎
在此病中,位于耳廓或外耳道的多个窦道可以打开,引起化脓性耳漏。典型的表现为耳廓水肿,呈红斑样,伴有皮肤增厚。
11、创伤
创伤可引起血性耳漏如外耳受击打,异物进入耳部,或耳气压伤。通常出血量小或中等,伴随部分听力丧失。
12、结核病
肺结核可能通过上呼吸道蔓延到中耳,导致慢性耳部感染、鼓膜变厚、破裂,产生水样耳漏和轻度听力丧失,也可发生颈淋巴结病。
13、肿瘤(良性)
颈静脉球的良性肿瘤可以引起血性耳漏。起初,患者会诉搏动性不适以及与其心跳声音类似的耳鸣。与此相关的体征和症状包括在受影响的耳内产生逐渐递进的闷热、眩晕、传导性的听觉丧失。
14、肿瘤(恶性)
外耳鳞状细胞癌会引起化脓性耳漏伴随瘙痒,严重的令人烦躁的耳痛,听觉丧失。晚期可引起面瘫。微带血性的耳溢液会较早地出现在中耳的鳞状细胞癌时期,典型的表现为在受影响的部位会伴随有听觉丧失。晚期会表现出疼痛和面部麻痹的特征。
15、韦格纳肉芽肿
这种罕见的、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通常引起鼓膜穿孔和血清血液性的耳漏。患者可诉缓慢渐进性听力丧失、咳嗽(可能咯血)、喘、气短、胸痛、出血性皮肤损害、鼻出血及严重的鼻窦炎。
原因-常见疾病:
过敏、耳部息肉、颅底骨折、外耳道皮炎、硬膜外脓肿、乳突炎、骨膜炎、外耳炎、中耳炎、软骨膜炎、结核病、创伤、肿瘤、韦格纳肉芽肿、耳道湿疹、外耳道疖肿、外耳道霉菌病、大疱性鼓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结核性中耳炎、外耳道肿瘤、中耳恶性肿瘤、耳带状疱疹、外耳道单纯性疱疹等。
就医-急诊指征:
1、头部遭受严重外伤,耳朵流出大量水样或血性液体,伴剧痛头痛、意识水平下降等;
2、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外耳道反复或持续流出脓性、水性、血性等液体;
2、流出的液体有臭味、颜色异常;
3、伴耳内发痒、耳痛、耳鸣、耳闷、听力减退等;
4、伴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糜烂;
5、伴发热、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病情平稳者,须于耳鼻喉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为了确保就医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建议患者提前采取一些简单的准备措施。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在就医前不要频繁的刺激耳朵,以免加重病情。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症状严重、年老体弱、未成年的患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耳漏的?这个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您耳漏的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慢慢出现的?
4、除了耳漏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症状,比如耳痛、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
5、最近有频繁的刺激耳道吗?近期耳朵有没有受外伤?
6、以前有什么耳部的疾病吗?既往受过什么外伤或做过什么手术吗?
7、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8、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发生耳漏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我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现在有确切的诊断吗?诊断是什么病呢?需要我怎么配合?
8、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9、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10、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外耳情况,有无异物,耳部皮肤是否异常,乳突区有无红肿等。触摸患者耳廊周围及面颈部周围有无淋巴结,乳突区有无压痛感。通过听力检查可知晓患者的听力情况、听力损伤程度等。前庭功能检查可以知道前庭部的损伤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常规可以判断有无感染存在,判断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
2、分泌物检查
通过检查耳溢液的颜色、清亮度、气味、有无凝块、细胞数量等,来判断耳漏的类型。
3、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脓性分泌物应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4、生化检查
怀疑脑脊液耳漏应检查液体的糖含量。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
可以看出颅骨有无损坏,提供肿瘤诊断的依据。
2、MRI
能更清晰的了解的耳朵组织及周围相关部位的情况。
检查-病理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临床上医生会积极查明病因,对原发病进行诊断。通过仔细询问患者耳漏开始时间,溢液的颜色、黏度和气味,化脓性的还是血性的等临床特征。询问是否有头部外伤史等病史,结合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做出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外耳道湿疹
临床上以患者耳瘙痒和浆液状耳漏为特征,易复发,系变态反应所致,摄入致敏食物(蛋白质,如奶类食品、海产品)和吸入花粉、粉尘、螨等是常见的致敏源,化妆品、首饰如耳环亦可引起过敏。成人湿疹极痒、伴有烧灼感。患儿常烦躁不安、哭闹,外耳道、耳廓、耳屏前及耳后沟红肿,丘疹、水疱可同时并存。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性耳漏亦可导致耳湿疹,应加注意。慢性湿疹者外耳道皮肤可变厚、表面粗糙不平,重者可有外耳道狭窄。
2、外耳道炎和外耳道疖肿
急性期有耳痛、脸痛、烧灼感、张口可加重,可伴全身发热,耳痛可伴牵拉痛。外耳道皮肤红肿,可有灰白色上皮样脱屑及脓性分泌物,耳甲腔耳屏可出现丘疹、水泡。恶性外耳道患者,病程可达数月,脓性耳漏长期不止,可破坏鼓膜、侵及中耳乳突骨质,出现乳突压痛,检查发现外耳道及中耳有坏死组织及肉芽状组织,晚期患者可有Ⅵ、Ⅸ、Ⅹ、Ⅺ颅神经麻痹体征及耳聋。
3、外耳道霉菌病
耳痒是其主要症状,常为奇痒难忍,可伴有耳闷,春夏之交或江南梅雨季节好发此病,外耳道皮肤有灰白色、黑褐色污秽苔痂,典型病例者可见霉菌斑。
4、大疱性鼓膜炎
常出现在感冒或流感后,可能与流感病毒的变态反应有关,先有全身乏力、疲惫、食欲差、耳闷、听力下降,继之耳内剧痛,鼓膜上有大小不等的紫血疱,正常标志消失,血疱破裂,有血性水样耳漏,此时耳痛缓解,全身状况缓解。
5、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常与上呼吸道急性感染(如急性鼻炎、扁桃腺炎、急性咽炎、急性腺样体炎、急性鼻窦炎)或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感等)同在。全身表现有头痛、耳痛、听力下降,婴幼儿可出现高热、惊厥、呕吐、腹泻、鼓膜穿孔,外耳道有脓性耳漏后,全身症状改善,此时听力下降成为主要表现。除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外,鼓膜充血,紧张部穿孔可见搏动性闪光点,随病程进展,穿孔变大。如鼓膜穿孔后症状不减轻反而加重,出现耳深部疼痛,同侧头痛,流脓样增多或突然减少,体温仍39~40℃,则可能合并乳突炎。
6、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单纯型,病变局限于中耳粘骨膜,反复耳漏,有间隙期,为粘液样或粘脓样,鼓膜紧张部中央型穿孔,听力减退为轻度传导性耳聋。骨疡型病变除犯及中耳乳突粘骨膜外,还累及骨质,故耳漏持续,脓性,时带血性,量多,有臭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中耳粘膜红肿,或有肉芽或息肉。听力损失为重度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胆脂瘤型,中耳乳突内有胆脂瘤形成,其中溶酶体酶和胶原酶可导致骨质腐蚀破坏,耳漏量和时间与胆脂瘤大小、部位有关,但其特点是脓性、恶臭,可伴有眩晕、头痛,听力损失,与胆脂瘤大小与部位有关,可以为轻度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鼓膜为边缘性穿孔或紧张部穿孔,严重者可能有颅内外并发症。
7、结核性中耳炎
常伴发活动性肺结核,耳漏为稀薄浆液性或粘脓性。急性型罕见,但起病急重,发展迅速。慢性型,耳痛少见,以耳闷、耳鸣为主,鼓膜穿孔,鼓室内可见肉芽,晚期患者可并发面瘫,耳后鼓膜下脓肿、耳后瘘管、迷路炎、或结核性脑膜炎。
8、外耳道肿瘤
最常见为外耳道乳头状瘤,因其阻塞外耳道常引起发痒及阻塞感,导致患者挖耳,引起血性耳漏,如再继发感染可引起脓血性耳漏,检查时外耳道处可看见桑椹样灰白或淡红肿物,触之易出血,基底较广。外耳道耵聍腺痛,为外耳道软骨部底壁或前下壁局限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继发感染后可有脓血性耳漏,本病易癌变,属潜在性恶性病变。
9、中耳恶性肿瘤
中耳癌,约80%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早期可见外耳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耳内胀痛,听力下降,晚期耳痛加剧,面瘫,眩晕,张口困难,颈部淋巴结转移,犯及颅内者可有Ⅶ、Ⅸ、Ⅹ、Ⅺ颅神经受累后的体症,如吞咽困难、呛咳、咽反射消失、声带麻痹等。中耳肉瘤,少见,好发于儿童,持续血性耳漏且恶臭、耳痛明显、面瘫出现早,外耳道充满红色肉芽样组织,触之易出血,常有骨质破坏、容易颅内及远距离(如肺、骨骼)转移。颈静脉球体瘤,发生于鼓室者称鼓室球体瘤,发生于颈静脉球者称颈静脉球体瘤,组织学上未找到恶性依据,之所以称之为恶性是因为其侵犯颅内结构。外耳道出血是其常见症状,合并感染可出现脓血性耳漏,可伴搏动性耳鸣。检查可见鼓膜呈蓝色,或有搏动性红色肿物,触之易出血。病变范围大者可致内耳、迷路及颅神经受累,出现头痛、眩晕、面瘫等。
10、外耳道单纯性疱疹和耳带状疱疹
二者均可由病毒所致,前者仅限于耳廓和外耳道皮肤,后者除犯及外耳道皮肤还累及膝状神经节的“带状源”。疱疹破裂后浆液性耳漏是二病的共性,但二病各有其特点:前者先外耳有轻度痛痒感,后紧张感,再有皮肤红斑,然后红斑处发生水痘,数个聚集成簇融合,再自行破裂,1~2周后可自愈。后者发病前常有头痛、耳痛、耳廓肿胀、全身不适或低热,随后出现听力下将、面瘫、疱疹集合成群,多发于耳甲腔、外耳道,如病变累及第Ⅷ颅神经,可见听力与平衡障碍,急性期患者可丧失活动能力,卧床不起,恶心呕吐,眼震快相向健侧,恢复后平衡功能由中枢代偿可正常,但感音神经性耳聋则永久存在。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外耳道、中耳或其周围组织的急慢性炎症。如脂溢性外耳道炎,分泌性中耳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大疱性鼓膜炎等。应使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控制炎症感染,保持鼻腔通畅,防止污水入耳。必要时可选择手术清除病灶。
2、创伤。如脑脊液耳漏等。视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修补漏孔。
3、肿瘤,如颈静脉球体瘤或中耳恶性肿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或放化疗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日常-护理原则:
1、护理评估
了解耳漏性质、溢液量、时间长短、有无臭味等,评估病人是否因长期流脓或有臭味,或并发面瘫而回避社交场合,性情孤僻、自卑。
2、心理支持
关心同情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预后情况,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克服自卑情绪,鼓励病人树立信心。
3、用药指导
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的滴耳药和洗耳方法。滴耳药前应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耳,清除耳道内脓液后再拭干,然后滴入抗生素药水,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并协助医生对溢液进行细菌培养。
4、生活护理
对外耳道分泌物应及时进行清拭,并对外耳道进行消毒,将耳周围头发以发夹固定,指导病人侧卧位,让患耳向下以利引流。禁止病人自己挖耳,炎症未稳定前不能洗头。告知病人有鼓膜穿孔时不宜游泳,在沐浴或洗头时可用干棉球堵塞外耳道口,以免诱发中耳感染。
预防-注意事项:
1、特殊人群
当检查或清洁儿童的耳朵时,请记住,外耳道是水平的,必须将耳廓向后下拉。在检查耳部的过程中,让孩子坐在父母的膝部以限制其运动,让待查的耳朝向检查者。让孩子一只胳膊搂住父母的腰部,另一只胳膊垂放在自己身旁,然后请家长协助,使孩子保持姿势。如果医生单独与孩子在一起,让孩子采取俯卧位,手臂置于身体两侧,并将头部侧转,使受累的耳面向天花板。检查者的身体弯向孩子,用肘和上臂固定好孩子的上半身。
中耳炎引起的继发性鼓膜穿孔是导致婴儿和小儿耳漏的最常见原因。儿童也可能将异物插入耳部,造成感染、疼痛和脓性分泌物。
2、患者咨询
建议有慢性耳疾的患者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时候避免用力擤鼻,以免受感染的分泌物进入中耳。建议患者张口擤鼻。同时提醒患者只用毛巾清洁耳道,避免将任何东西插入耳朵(如夹或棉签)造成损伤。如患者是游泳运动员,建议其游泳过程中佩戴耳塞,并在泳后使耳朵彻底淸洁和干燥。让患者注意复发的耳痛及耳溢液,尤其是没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时候,因为这可能是肿瘤的征象。
告诉耳膜穿孔的患者这种穿孔常可自愈。然后要告诫患者在恢复期避免将头没入水中,建议患者淋浴前将润滑的棉球塞入耳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